shàng
cháng
常用释义
1.
崇高。
  • 例词
    高尚
2.
推崇;注重。
  • 例词
    礼尚往来
    尚武
    崇尚
  • 例句
    他完全不懂礼往来,所以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3.
社会流行的风气;普遍崇尚的东西。
  • 例词
    风尚
    时尚
4.
见“”:表示动作、状态持续不变。
  • 例词
    一息尚存
    为时尚早
5.
尚且,用在复句前一分句里,提出明显的事例作比照,衬托后一分句指明的内容,常跟“何况”呼应。
  • 例句
    他阅读有困难,更不用说写文章了。
详细释义
1.
上。
不雨,尚往也。
《易·小畜》
舜尚帝。
《孟子·万章下》
2.
尊崇;重视。
引申为仰慕。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易·剥》
三代而,言与汉、唐,注,唐尚章。
·俞文豹·《吹剑四录》
其山水聚,风气完密,而俗尚气节,敦诗书,皆非他邦所及。
·戴名世·《道墟图诗序》
他唯武力是尚,所以他对内坚持武力统一,主张“军主政治”。
周恩来·《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
尚前良之遗风兮,恫辰而及。
·张衡·《思玄赋》
不能,至心尚之。
·陶潜·《与子俨等疏》
3.
爱好;盛行。
人也,而尚
《国语·晋语八》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三国 魏·嵇康·《幽愤诗》
秋七月,女相之夕,秦人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焚香庭,号为乞巧,宫掖尤尚之。
·陈鸿·《长恨歌传》
易名庸,一字逸,澳巨姓,尚文
·叶盛·《水东日记·李无易家旧物》
〔陶希侃〕美丰姿,尚诙谑
·葆光子·《物妖志·木·柳》
4.
佑;佑助。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易·泰》
肆皇天弗尚。
《诗·大雅·抑》
5.
主;主要在于。
亦指主管、执掌帝王私人事务。
邦之杌,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
《书·秦誓》
襄平侯通尚符令持节矫内太尉北
《史记·吕太后本纪》
6.
推举。
不任汩鸿何以尚之?
《楚辞·天问》
7.
奉;承。
愿赐问而自兮,得尚君之玉音。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
8.
匹配;事奉。
后专指娶公主为妻。
参见“尚主”。
卓王喟然而,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敖已出,以尚元公主故,封宣平侯。
《史记·张耳陈列传》
平公主,盛集文士,即席赋诗,公主帷而之。
·王谠·《唐语林·赏誉》
婚姻之事,民间谓之“嫁”,皇家之“降”;民间谓之“娶”,皇家之“尚”。
《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9.
增加。
亦指添饰。
尚之以琼华
《诗·齐风·著》
羽尚,文鞶帨。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10.
超过;胜过。
引申为凌驾。
好仁者以尚之。
《论语·里仁》
以濯之,秋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孟子·滕文公上》
大禹之序西戎,周公之白雉,太宗之兼之矣,亦何以尚兹!
《汉书·西域传赞》
明包理,不以尚人。
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材理》
,不以尚人,故望益重。
《新唐书·杨恭仁传》
11.
夸耀;争高。
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表记》
安成公何忌之子;汝公孟休,昶之子也。名奢豪,湛之以肴膳器服车马相尚。
《南史·徐羡之传》
12.
久;远。
五帝三代之,尚矣。
《史记·三代世表序》
寒人,焉能尚安宅?
·杜甫·《发同谷县》诗
夫白柳枝,青,辰楼顾曲,丁醉花,繇尚矣。
·陈孟楷·《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
13.
志向。
有志尚者,遂能磨,以就素
北朝 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14.
犹当;值。
齿发尚暮,寒暄瘥。
·王禹·《宋公神道碑》
15.
副词。
庶几,犹言也许可以。常带有祈使语气。
予一人,致天之!予其大汝。
《书·汤誓》
王卜曰:“余尚得天下!”
《左传·昭公十三年》
犹;还。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诗·大雅·荡》
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
《孟子·滕文公上》
低佪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王安石·《明妃曲》
郑家至今尚无安葬的意思,大舅也置之不问。
巴金·《秋》一
且;尚且。
民不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
《汉书·董仲舒传》
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
·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
嗟嗟,邑志之漏尚如此,则国史得失,又何容易也。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半印勘合户帖》
16.
连词。犹傥;倘若。
尚欲祖述舜禹之道,不可以不尚
《墨子·尚贤上》
17.
通“”。参见“尚韋”。
18.
姓。周太师尚父之后,唐有尚可孤。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高尚
  • 时尚
  • 崇尚
  • 风尚
  • 尚志
  • 尚气
三字词
  • 沙和尚
  • 大和尚
  • 尚书省
  • 尚书郎
  • 山和尚
  • 和尚菜
四字词
  • 礼尚往来
  • 尚方宝剑
  • 一息尚存
  • 伏惟尚飨
  • 丈二和尚
  • 注玄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