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g
áng
常用释义
1.
抬头;脸朝上。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仰天长啸
    仰望
    仰卧
    仰泳
  • 例句
    他正在着头看天上的星星。
2.
敬慕;佩服。
  • 例词
    仰慕
    敬仰
    信仰
    久仰
  • 例句
    这位老师学识渊博,亦师亦友,深受学生的敬
3.
依靠;借助。
  • 例词
    仰人鼻息
    仰仗
    仰承
    仰赖
4.
旧时公文用语,下级对上级行文表示恭敬,上级对下级行文表示命令。
  • 例词
    仰请
    仰恳
5.
姓。
详细释义
1.
抬头;脸向上。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地理。
《易·繋辞上》
鹤鸣云中,人闻声仰而之,目其形。
·王充·《论衡·艺增》
葬首陵西。
《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
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苏轼·《游惠山》诗之一
〔黄〕仰昂着,背叉着手,摆进来
《水浒传》第一〇三回
他略略仰起头看母亲,然后点头说:“我知道,你放心。”
巴金·《寒夜》二四
2.
泛指对上。
自惟寡薄,本枝疏远宜仰天情,俯乖民望。
北魏··《洛阳伽蓝记·平等寺》
陛下仰稽乾符,俯人志。
·韩愈·《贺册尊号表》
3.
指物体面朝着上方。
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待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
那封信已被送进邮筒里,仰躺着等待着它旅行的同伴。
叶圣陶·《城中·前途》
4.
指把覆合着的物体翻过来,使底部朝上。
粲乃男女大小仰一大铜钟,可二百石,煮人肉以𫗪贼
·张𬸦·《朝野佥载》卷二
5.
上溯;追溯。
仰述千之前,殊俗之表,片言于残阙访行事故老。
·干宝·《搜神记序》
吾既羸薄,仰惟前代,故此,子孙志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
端足以仰,俯谢来世。
·辛文房·《唐才子传·序》
6.
敬慕;仰望。
参见“仰人眉睫”。
仰先哲之玄兮,虽弥高而弗
·张衡·《思玄赋》
自愈没,其言大行,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新唐书·韩愈传赞》
邑有王天官女新寡,求婚……媒道其美,宗族仰其,共恿之。
·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
7.
旧时书信或公文中的敬词。多用于下对上。
台慈,特任哀感之至。
·欧阳修·《与韩忠献王书(治平某年)》
吁众情,仰祈施。果蒙薄雨,小焦原。
·曾巩·《诸庙谢雨文》
臣梅山奏,为应诏、仰祈圣鉴事。
《花月痕》第四六回
8.
旧时下行公文用语。表命令。
曰:“……但二王三恪,旧说不同,可定是非,列名奏,其礼仪体式亦仰之。”
《北齐书·孝昭帝纪》
官健有田户籍者,仰州放免差役。
《旧唐书·宣宗纪》
9.
方言。犹出头露面
你以后不要再出去仰了,我劝你。少吃咸鱼少口干,不要探这些框壳子事了。
周立波·《山乡巨变》二三
10.
方言。炫耀;显示。
盖满爹真的喜仰了,两回都请先生吃了满月酒。
周立波·《盖满爹》
11.
姓。《宋史·孝义传》有仰忻。
12.
依赖;依靠。
人君者,人者也。人臣者,仰生上者也。
《管子·君臣上》
今吾众虽多,能者少,前可仰之后无转馈
《后汉书·邓禹传》
人之仰而生者帛。
·韩愈·《进士策问》
芸既,三口仰其十指供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仰”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卬”
全部
二字词
  • 信仰
  • 仰望
  • 仰视
  • 景仰
  • 仰慕
  • 仰仗
三字词
  • 仰巴叉
  • 沩仰宗
  • 仰八叉
  • 灵威仰
  • 仰鼻息
  • 仰巴跤
四字词
  • 高山仰止
  • 仰人鼻息
  • 前仰后合
  • 人仰马翻
  • 俯仰生姿
  • 俯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