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允许;许可。
  • 例词
    准许
    批准
2.
标准,衡量事物的原则。
  • 例词
    准绳
    准则
    水准
  • 例句
    我认为诚实守信是做生意的基本则。
3.
正确无误。
  • 例词
    准时
    准确
    看准
    瞄准
  • 例句
    他每天早上六点钟都会时起床锻炼。
4.
确定不变的。
5.
保准;一定。
6.
依据;按照。
  • 例词
    准此办理
7.
确定的主意、把握。
8.
鼻子。
  • 例词
    隆准
9.
『前缀』接近某事物的,可以当成某事物看待的。
  • 例词
    准将
详细释义
1.
允许;批准。
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周书·文帝纪下》
至垂拱二年正月,州都督刺史准京官带鱼袋
·李上交·《近事会元·金银铜鱼
那人道:“好汉听禀,小人是此间扬州城外定浦村陈将士家干人,使小人过润州投拜吕密那里献粮。准了,使虞候和小人同回。”
《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
2.
依据;根据。
是般匠施巧,夔襄准法。
·王褒·《洞箫赋》
敢逃焉,里人送邑,皆准法。
·薛用弱·《集异记·王安国》
臣咸言:准中札子,以臣注《孔子》,奉旨附者。
·宋咸·《进〈孔丛子〉表》
准是以土地之地代,以食社会之故,而属于国家之所有。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
3.
同“”。
准,俗字。
《玉篇·冫部》
推断;衡量。
夫三王之,麟毛色、角趾、身高大不相似。推此准世,麟出必不前同,明矣!
·王充·《论衡·讲瑞》
〔姚增垣〕曰:“臣无听声视色之妙,特以事已多,准之常人,忧惧。”
《周书·姚增垣传》
以古准今,天下安危治,尚可以有
·王安石·《上时政书》
折算;折合;抵偿。
君有山,山有金以立,以而授禄。
《管子·山至数》
及元嘉,物价转贱,私货则束直六千,官受匹准五百。
《南齐书·王敬则传》
我有心看上她我做,就准了四十两银子,得其便?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
,所自置本大,幸少女言,得厚息,略相准。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秋练》
准确。
那客人真捡细丝称准,付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
一定;肯定。
雄〕思:“此一事准是石秀做出的。”
《水浒传》第四六回
的田税房租,一年准有四十
·李渔·《奈何天·略》
他是一紫衫银带祗候人,他倒肯咱困赍发与雪花赍发的我功名有准。
·《冻苏秦》第四折
犹言足;整。
两个老人家不道女儿执性如此,可奈何,准准的看守了一夜。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今又猝不及,要拿出准千准万银,甚觉费力。
《何典》第二回
鼻子。
若乃其眉目准额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主之后,非侯之姬也。
《战国策·中山策六》
高祖隆准,龙颜、美。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王充·《论衡·骨相》
4.
水之平。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平也。
《说文·水部》
,利准则久,和安。
《周礼·考工记·辀人》
5.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直而枉木斲,夷而高科削。
《韩非子·有度》
者,所以揆平取正也。
《汉书·律历志上》
至七年浑仪)成。表三重,下据准基,如十字。
《新唐书·天文志一》
6.
标准;准则。
亦指使合乎标准。
程者,物之也;者,也。
《荀子·致仕》
是以草创鸿笔,先:履端始,则设情以位中,酌事以取归余于终要……故三既定,次字句。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董仲舒、令思何以尚此,可谓后生之也。
·陈鳣·《对策》卷五
改煎金锡则,不后权之,之然后准之,之然量之。
《周礼·考工记·𬃄氏》
7.
确定的主意、方式、规律等。
多心鹊语难凭无准
·袁易·《烛影摇红》词
现在呢,她只要去“串门子”,他就是这么说的。只要去同人叙道,就像他同她谈话一样,这个她有准,别人一定也会欢迎她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三
“哪儿去找沈阿四呀?”“他这个人呀,没一个准。”
胡万春·《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
8.
符合;等齐;相当。
也者,各指其所之,《易》天地,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辞上》
抗喉舌之差,唇激齿,廉肉相,皎然可分。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
生以所言物告父。父不信,姑以余赀其教。既,所自置本大;幸少女言,得厚息,略相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秋练》
9.
衡量;比较。
引申为揣度
以刑名收臣,以度量下。
《韩非子·难二》
言不乎得失而遇善,行不乎是非而遇吉。
三国 魏·嵇康·《释私论》
《交州外城》曰:“日南郡南去,到林邑,四百里。”准径相符。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
夷狄以盛衰,今突厥六畜不蕃……不三年必亡。
《新唐书·郑元璹传》
大夫道而不言,上意而怀当
《淮南子·览冥》
10.
瞄准;测定。
强脊者使之土,眇者使之者使之,各有所宜。
《淮南子·齐俗》
始至,遣吏以水平之,淮之水高沟几一丈。
《宋史·苏轼传》
自己也摸出等子来准还觉轻些,又争添上一二分,也就了。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
自元旦至十二日,之月,以瓶汲水,重。
·俞樾·《茶香室续钞·称水》
11.
见“準的”。
12.
依照;以为准绳。
》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核之,务准古法,朕将尽焉。
《汉书·刑法志》
令,五品官婚葬,元鼓吹,惟京官五品,得借四品鼓吹为仪
《旧唐书·唐绍传》
尺寸古今不同,余仿一尺,以工部造尺为则周制铜剑茎较于今尺五寸一分半。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尺》
13.
仿照;效法。
论准秦》,作赋拟《子虚》。
《文选·左思〈咏史〉之一》
始都乐寿金城宫,百官,准开皇故事。
《新唐书·窦建德传》
14.
抵偿;折兑。
米未展送,〔整〕忽至户前,隔箔攘拳大,突房中,屏上取米去。
南朝 梁·任昉·《奏弹刘整》
根菊花好沽酒,空衣可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
臣有,亦有
《明史·汤开远传》
元太宗八年,始造交……以贯计者,曰一文、二文。每二贯准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
15.
谓程度相近,可以看作一类。
方比,我隋唐佛学时代,的”精神不时发现
梁启超·《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他们始终也是盐官儿,至少也是类似于官的“准官儿”。
瞿秋白·《乱弹·乱弹(代序)》
台儿庄胜利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应是“准决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四
〔过去的读书人〕只读一些官家或准官家的史料。
郭沫若·《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6.
准确。
安城,西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
《西游记》第十回
那班爷断了。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那三人却俱是空身,了一的向
《老残游记》第一回
我记不准老赵在这里的房间到底是几号。
茅盾·《子夜》十一
17.
准许;允许。
晦翁了他,提那大姓到官。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我说要读书,你就不准,偏生她一说读书,你就帮她。
丁玲·《母亲》二
太太准她来跟您请安就是老大的面子。
曹禺·《雷雨》第二幕
18.
一定;肯定。
心疑,何凶之有……主公再勿多言,行。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
这准是使猛了,岔了了。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冠先生每天必定刮脸,十天准理一次发,白头发有一根拔一根。
老舍·《四世同堂》二
那有着玻璃窗的一家,是万无一失的,准是这埠头热闹集中的地方,某某茶馆了。
丁玲·《小火轮上》
19.
准人。古代狱官。
参见“準人”。
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兹惟后矣。
《书·立政》
20.
鼻子。
高祖人,隆龙颜,美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史记·高祖本纪》
隆,星居正中。
《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
〔俄斯人〕面白微,高,采髯,红毡帽,油
·魏源·《圣武记》卷六
21.
据以校定乐律(音高)的古乐器名。
太史丞弘十二律,其二中,其四不中,其六不知何律,宣遂。自此律家莫能为准施弦,候部莫知复见。熹平六年,东观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光等问准意。光等不知,归阅旧藏,及得其器,形制如房(京房)不能定其弦急。
《后汉书·律历志上》
元帝,京房造,中瑟而十二弦,隐开九尺,中央一,下有分寸六十律之
·高承·《事物纪原·乐舞声歌·准》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形近字
与“准”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隹”
全部
二字词
  • 瞄准
  • 准许
  • 准备
  • 批准
  • 准确
  • 准时
三字词
  • 准考证
  • 准噶尔
  • 标准化
  • 标准件
  • 标准音
  • 水准仪
四字词
  • 准确无误
  • 酌古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