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哺乳动物。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善于看守门户。有的经过训练可以帮人打猎、放牧等。通称
  • 例句
    这只战受过严格的训练,在战场上表现得勇猛无敌。
详细释义
1.
家畜名。俗称狗。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听觉、嗅觉灵敏。性机警,易于训练。品种很多,按用途可分为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以及挽曳犬、皮肉用犬等。
跃跃毚兔,遇犬之。
《诗·小雅·巧言》
邑居不夜吠之犬,牧人不之羊。
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有人耕绿野,月明犬吠花村。
·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
沃纳吸气似狼,声如犬。
《新民晚报》1988.4.2
2.
旧时常用为自谦或鄙斥他人之辞。参见“犬子”“犬馬”。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犬”字部件相同,均为“大”
全部
二字词
  • 战犬
  • 警犬
  • 犬牙
  • 狼犬
  • 军犬
  • 猎犬
三字词
  • 导盲犬
  • 牧羊犬
  • 丧家犬
  • 犬马齿
  • 犬封国
  • 牵黄犬
四字词
  • 鸡犬不宁
  • 蜀犬吠日
  • 鸡犬升天
  • 犬牙交错
  • 丧家之犬
  • 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