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为攻城而堆起的土山。
2.
堵塞;填塞。
  • 例词
    堑山堙谷
3.
埋没;泯灭。
  • 例词
    堙没
    堙灭
    堙废
详细释义
1.
填;堵塞。
楚子伐当陈隧者,井堙木刊。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夏后氏之,乃堙洪塞源,江疏河,沈澹东归于海,而天下永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欲不出,以堙其源。
·韩愈·《剥啄行》
2.
埋没;泯灭。
秦墟渭城,冀阙缅其堙
·潘岳·《西征赋》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金玉本光,浮沙能堙。
·王安石·《东方朔》诗
3.
为攻城而堆积的土山。
亦泛指土台;土山。
是使司子反乘堙而宋城,宋元亦乘堙而出之。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而人者,则筑大堙以之。
《尉缭子·兵教下》
故凡郡邑之府,必崇堙伉石,凡朝廷之令典章,郡之鼓旗纛槊……皆典藏是。
·沈括·《池州新作鼓角门记》
民取壕,烧砖,或罚轻罪,堆土培堙。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堙淀
  • 堙塞
  • 堙阏
  • 筑堙
  • 郁堙
  • 堙废
三字词
  • 九方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