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某些动物身上具有保护作用的硬壳(qiào)。
  • 例词
    甲壳
    龟甲
2.
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qiào)。
  • 例词
    指甲
  • 例句
    他把指修剪得很整齐,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3.
古人作战时穿的、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护身衣。
  • 例词
    解甲归田
    盔甲
    铠甲
  • 例句
    将士们身着盔,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了城门。
4.
用金属制成的起保护作用的装备。
  • 例词
    装甲车
5.
天干的第一位,常用来表示顺序或等级的第一位。
6.
居第一位。
  • 例词
    富甲天下
7.
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
  • 例词
    保甲
    甲长
详细释义
1.
植物某些部分的外层,如种皮、花萼、果实外壳等。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易·解》
柔莩爰秀,甲以解。
南朝 宋·鲍照·《园葵赋》
〔大豆〕夏至二十日尚可,戴甲而生,不用深耕。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大豆》
〔相思子〕其花与皂荚殊,其子若藊豆,于甲中,通身皆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
菁〕秋初可,自破甲至子,皆可食。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八
2.
植物的新叶。
稀菜甲,小摘
·杜甫·《有客》诗
雪圃乍开红菜甲,幡新剪绿杨丝
前蜀·韦庄·《立春》诗
《山居》有“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焙茗旗香”之句。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
水痕秋落,蔬甲日看
·吴甡·《新晴》诗
菜甲青地,花容赤塍。
·顾炎武·《邹平张公子万斛园上小集各赋一物得桔槔》诗
3.
某些动物身上的鳞片或硬壳。
特指龟甲。
参见“甲骨”。
焉,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
《山海经·中山经》
󰍍之甲,不必为战施;麟角爪,不必为斗设
·葛洪·《抱朴子·广譬》
沙漠遗旧海之崖险蠃之甲。
·罗泌·《路史·前纪三·泰壹氏》
鳞镂甲,诡类
《文选·左思〈吴都赋〉》
于时睹甲别贵贱,太上藏法昆仍。
·王安石·《同王浚贤良赋龟》
4.
指带有甲壳的水族。
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
《初学记》卷七引汉蔡邕《汉津赋》
澄清,洞底明静,藏,辨其鱼鳖
北魏··《洛阳伽蓝记·景林寺》
5.
用皮革、金属等制成的护身服。
如:铁甲车。
函人甲,犀甲七,兕甲六,合甲五
《周礼·考工记·函人》
以新,士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王爪牙,为国藩垣,威行如秋,仁行如春,戎狄甲而遁。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裹一顶红巾,珍珠如糁饭;甲唐夷副;靴穿抹绿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
鲁迅·《呐喊·阿Q正传》
6.
指甲士;士兵。
秋九月,饮赵盾酒,伏甲,攻之。
《左传·宣公二年》
彼有精甲数万高守要,一人挥戟夫不得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羽林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
·杜牧·《东兵长句十韵》
〔太祖〕以景二祖之起兵尼堪外,率甲十三,之于图伦城。
·魏源·《圣武记》卷一
7.
披上战甲。
四海之所一夫甲而兵者。
·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
列卒取之,首置槊上,植市外。一甲。
《新唐书·段秀实传》
自是诸军民官必甲,而敢出城。
·唐顺之·《叙广右战功》
8.
人手指和足趾前端的角质层。
西方曰辰,其曰秋,其生金甲。
《管子·四时》
我苦行六年,手足爪甲不剪,皆七寸
《法苑珠林》卷五一
指嫩香甲影,寒秋入云边
·史达祖·《西江月·闺思》词
使人拔女手,牢不可审谛之,左右四指,并卷,入木没甲。
·蒲松龄·《聊斋志异·尸变》
9.
演奏筝、琵琶等弹拨乐器时,套在手指上使用的一种假指甲。前端扁长,后部环形。
筝用,金换酒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
檀板轻声银,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国门轸怀兮,甲之吾以行。
《楚辞·九章·哀郢》
星居宿绮错鳞比,辛壬癸甲,之名秩。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
再考天干、地支,甲本天干之首。
·魏源·《说文假借释例》
11.
六十甲子的省称。满六十甲子或六十岁称花甲。
嗤入甲奔竞态,醉唱落调渔樵歌。
·韩偓·《春阴独酌寄同年虞部李郎中》诗
我的姑丈已年逾花甲,原是台湾C县S中学的语文教员。
季仲·《乡思·南曲声中》
12.
一旬的第一日。
先甲三日,甲三日。
《易·蛊》
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礼记·郊特牲》
先甲一日易,甲一日
·扬雄·《法言·先知》
13.
第一。
彼子、子云说论之徒,君山甲。
·王充·《论衡·超奇》
江山多毒,始信中原天下甲。
·麻九畴·《跋伯玉命简之临米元章楚山图》诗
14.
居于首位;冠于。
武安由此滋,治宅甲第。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先第在都思里,盛当时
《新唐书·张弘靖传》
林材冠省,钨产甲神州。
郭沫若·《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
15.
古以干支与五行相配,甲乙配木,属东方,因以甲代称木。泛指木柴、森林、树木等。
甲子受制,行柔惠。
《淮南子·天文》
既旱暵,念彼民,所以焦心默,敕躬宿,昭告上帝,甲未及燃,而密四合,甘大澍。
·王定国·《南怀州修汤王庙记》
16.
甲属木主仁,故以甲名仁。
甲,义断仁也。
·扬雄·《太玄·断》
17.
指科举殿试录取的等第。
亦泛指等级。
其及第授官并与进士第一甲同在明之上,仍告身前列。
·司马光·《论选举状》
士一甲一名,一等侍;二、三名,授二等侍;二甲十人授三等侍
·张祥河·《会典简明录·侍卫处》
另有几箱,原在教育部,不过都是二三甲的卷子,听说名次高一点的在清朝便已被人偷去了,何况乎状元。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大不然,每当输一石,而义仓省耗别一斗二升,官明言十加六;复于用米之精粗为说,分若干甲,有至七八甲者,则数外之取亦如之。
·洪迈·《容斋续笔·田租轻重》
18.
“甲科”的省称。
鳌头,登上甲。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
19.
宋称杂剧戏班为甲。
宋世杂剧,惟《武林事》足,每一甲有八人者,有五人者。八人者,有戏头,有引,有次,有副末,有旦。五人者,第有前四角色。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
20.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始于宋代。
以十户一甲,一甲之中多者首。
·胡太初·《昼帘绪论·催科》
皆有十甲,甲有管首,管首如户
·恽敬·《新喻东门漕仓记》
21.
宋代地方军队的基层组织单位。二十五人为一甲。
四甲为队,有队将正副二人。
·李纲·《建炎进退志》卷三
初,王安石法募兵而行保甲,帝
《宋史·兵志六》
诸军团练,以五人伍,伍有,五伍甲,甲有正。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
22.
清代田地计算单位。
浙江新,民、皆承,百亩为号,十号为甲,十甲老农导耕。
《清史稿·食货志一》
23.
台湾的地积单位。
台湾〕内山未及入官荒埔地八千八百甲,每甲准民田十一零。
《清史稿·食货志一》
24.
指甲板。
战时有水处击穿,水入船内穹甲之上,甲未而船或沉矣。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七月十六日》
25.
代词。指代失传、虚构或不欲明言的人名。
某里士五(伍)甲告曰:“甲子同里士五(伍)丙不孝,谒杀,敢告。”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告子》
(石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皆以行孝,官皆至二千石。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某甲私其仆妇,因杀仆纳妇,生二子一女。
·蒲松龄·《聊斋志异·某甲》
然甲则曰不佞望洋而兴叹,乙则曰汝辈何不潜心而探求。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三)》
26.
背脊上部跟两胳膊接连的部分。后作“胛”。
甲,也。与胸胁背相会阖也。
《释名·释形体》
心病者,胸中痛,下痛,膺、背、肩甲痛,臂内痛。
《素问·脏气法时论》
手捉甲上𩮀,向上提之,令皮肉,如此数过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
27.
通“”。亲昵;习狎。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诗·卫风·芄兰》
貊而沙附,甲忠信而
·黄滔·《周以龙兴赋》
28.
通“”。从相对两个方面来的;处于相对的两个方面的中间。
帝之命,不克于民之,乃大降,崇有夏,因甲于内
《书·多方》
29.
同“”。签押。
时拟奏文武官功舛,虞有司正,乃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奏,不须检勘,欲示出于己。
《新唐书·元载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甲”字部件相同,均为“田”
全部
二字词
  • 盔甲
  • 甲醛
  • 甲鱼
  • 甲醇
  • 花甲
  • 甲虫
三字词
  • 甲骨文
  • 穿山甲
  • 锁子甲
  • 黄金甲
  • 佛甲草
  • 穿甲弹
四字词
  • 解甲归田
  • 片甲不留
  • 丢盔弃甲
  • 弃甲曳兵
  • 丢盔卸甲
  • 片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