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远行(多指军队)。
  • 例词
    征途
    远征
  • 例句
    这支远队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2.
出兵讨伐。
  • 例词
    征伐
    征讨
    出征
    南征北伐
  • 例句
    他这些年南北伐,为国家立下了无数功劳。
3.
(政府)召集或收取。
  • 例词
    征兵
    征调
    征税
    征粮
4.
征收。
  • 例词
    征税
5.
征用。
  • 例词
    征地
6.
访求;寻求。
  • 例词
    征询
    征求
    征婚
    征文
7.
证明;证验。
  • 例词
    信而有征
8.
现象;迹象。
  • 例词
    征候
    征兆
    特征
    象征
详细释义
1.
正行。
,正行也。从,正。征,或从彳。
《说文·部》
2.
远行;远去。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诗·小雅·小明》
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酆。
·王褒·《九怀·匡机》
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征。
南朝 宋·鲍照·《秋日示休上人》诗
音不断随风征,随风征,入湘竹。
·刘基·《江南弄》之二
3.
征讨;征伐。
亦指征夫。
利用行征邑
《易·谦》
桓桓于征,狄彼南。
《诗·鲁颂·泮水》
周成王管、蔡悖,周公征。
·王充·《论衡·恢国》
征淮蔡,相臣是使。
·韩愈·《祭马仆射文》
他的祖上,也曾跟太汗老佛,平察哈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
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诗·豳风·东山》
4.
指征收赋税。
亦用以指征收的赋税。
是秦始征,置官司焉。
《左传·僖公十五年》
齐国鱼盐东莱,使而不征,以为诸侯利。
《国语·齐语》
楚王殷既得湖南,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凑。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抑又蕃舶之征过于侵刻,遂不至中耶?
·沈作·《寓简》卷十
宋公是以门赏耐班,使食其征。
《左传·文公十一年》
5.
夺取。
参见“征利”。
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
《商君书·开塞》
6.
见“征彸”、“征忡”、“征營”。
7.
见“征鐘”。
8.
围棋术语。
征,也。两边逐之,而不止曰征。
·徐铉·《围棋义例·诠释》
9.
姓。古代传说有仙人征伯侨。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参见“征僑”。
10.
预兆;迹象。
引申为象征。
曰:“彗,所以除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火,火出必布焉,侯其有火乎!”梓慎曰:“往年吾之,是其也。”
《左传·昭公十七年》
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也。
《国语·周语上》
河者,侯之象;清者,明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
春帖,有曰:“雨露有恩沾物,乾坤无处不三。”好事者遂以用三内相之
·叶盛·《水东日记·春帖征兆》
谓征……字从微者,事物初之端,微未,故从微也。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
谓变征政治,人温病色凶,可操行所生乎?
·王充·《论衡·治期》
我与我夫同岁生……于是购此蓝绸,各制一衣,曰以征同心也。
叶圣陶·《穷愁》
11.
证明;证验。
栾郄为征
《左传·成公八年》
,吾能言之,杞不足也;殷,吾能言之,宋不足也。文不足故也。足,吾能之矣。
《论语·八佾》
也,哭者悲之效也。
《淮南子·修务》
形器易乃若是;文情难鉴曰易分。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征于古,又验于今。
·韩愈·《贺庆云表》
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12.
表现;表示。参见“徵實”、“徵數”。
13.
质问;询问。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酒,寡人是
《左传·僖公四年》
崟入小僮篲方,有一女奴在其,他征于小僮。小僮笑曰:“之。”
·沈既济·《任氏传》
谦谦然若不足,而以征于愈,愈又敢爱于言乎?
·韩愈·《答尉迟生书》
14.
取信。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德合一君而者,其自也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
15.
征召;征聘。多指君召臣。
亦谓收捕。
王以戎告于齐征诸侯而戍周。
《左传·僖公十六年》
非教士不得从征
《史记·三王世家》
侯自南岳征回,至行在,便宰相。
·康骈·《剧谈录·李邺侯救窦庭芝》
张绣凤名噪平康,户外履,以期帷幕之未也。
·二石生·《十洲春语·品艳附录〈十二帖楼本事诗话〉》
惧槛车,便忧齐斧之戮。
南朝 陈·徐陵·《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
16.
指所征召的徒役。
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
《左传·昭公十八年》
17.
征收。
,躬比藏。
《逸周书·大匡》
罪吏九百人……使耕其便近地,以其粟之在吏者四十斛不
·韩愈·《送韩侍御归所治序》
物力之,上自公卿大夫,下逮民庶,苟免者。
《金史·食货志一》
斯民之食用,不可少也。盐无贩绝迹,米无征则自平。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不可少》
18.
招致;招惹。
政,鲁国服焉,死。
《左传·定公八年》
19.
求取;索取;征取。
鸲鹆跦跦,公在乾侯,襦。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管仲桓公。日暮矣,桓公之而征烛
《吕氏春秋·达郁》
岳僧互乞新去,酒保频征旧债来
·韩偓·《欲明》诗
一御史人,徐姓……亦寄所得江南相知家,比再来征故物,则偿者十不能二三也。
·沈德符·《野获编·工部·工部管库》
他似乎不太喜欢“渡海夜战”的题目,在前页的上端写了两个笔力雄劲的字——海燕,征得我的同意,代替了原来的题目。
闻捷·《海燕》
20.
成。
纳征
《仪礼·士礼》
化以
《淮南子·论》
21.
主管。参见“徵藏史”。
22.
姓。三国吴有徵崇。见《三国志·吴志·程秉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征”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正”
全部
二字词
  • 征服
  • 征途
  • 特征
  • 象征
  • 征程
  • 征收
三字词
  • 综合征
  • 象征性
  • 新长征
  • 征虏亭
  • 象征派
  • 副性征
四字词
  • 旁征博引
  • 南征北战
  • 横征暴敛
  • 信而有征
  • 无征不信
  • 万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