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计算,用数学方法据已知数求得未知数。
  • 例词
    计酬
    计量
    共计
    会计
    统计
2.
谋划;打算。
  • 例词
    计划
    计议
    设计
  • 例句
    她正在划着国庆假期出游的事情。
3.
策略;主意。
  • 例词
    计策
    计谋
    妙计
4.
计较;考虑。
5.
测量有关数值的仪器。
6.
总计,合起来计算。
  • 例句
    工人们每天工作五小时,一周三十五小时。
7.
姓。
详细释义
1.
结算;算清。
成周,,揣高卑。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计东种万余落,居近塞内。
《后汉书·段传》
所活逮四有奇,郡口以完。
·吴廷翰·《西仓储蓄记》
2.
总计。
天地开辟,人皇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今人之,不若死者多。
·王充·《论衡·论死》
累日以为劳计岁为阶
·龚自珍·《明良论三》
现在生存的还有五个,计兄弟姊妹各一,我应当在第三。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
3.
算法;算术。
,不用策。
《老子》
因留第中,教书计射御,颇读传记
《汉书·东方朔传》
《后汉书·冯勤传》
4.
计簿。
亦谓送计簿。
是明年上,景公迎而之曰:“甚善矣!子之治阿也。”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
靖郭君谓齐王曰:“五官之,不可不日也而数览。”
《战国策·齐策一》
越巂人任太守,遣使奉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计于季氏。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5.
计吏;计使。
二千石察可者,当与计偕,太常,得受如弟子。
《史记·儒林列传》
食,令与计偕。
《汉书·武帝纪》
黯自关东随计来阙下,经华岳
·陈黯·《拜岳言》
6.
考核官吏。
亦泛指考察,审核。
八曰官
《周礼·天官·大宰》
三考而陟,命之曰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
,出州麾。
·王安石·《上明州王司封启》
行其田野,其耕芸,事,而饥饱可以知也。
《管子·八观》
敌计险,必察近……之道也。
·《孙膑兵法·威王问》
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文簿,其虚
《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刘昫》
7.
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以具言,则见陋。
《韩非子·难言》
若能相与协力整五年,使民力稍国计可倚。
·陈亮·《与叶丞相衡书》
邑有累月不解一者,郡赤立不可
《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
是他,又不争甚家和
·《合同文字》第四折
8.
计虑;考虑。
得地与宝,而不侯;委,而不失百姓。
《管子·中匡》
言不乎得失而遇善。
三国 魏·嵇康·《释私论》
惟昔君,年殊志匹,咨夕,期正文律。
·柳宗元·《祭姊夫崔使君简文》
无间寒暑,不计阴晴。
孙犁·《澹定集·〈文艺增刊〉更名、缩短刊期启事》
9.
估计;料想。
问齐主何在,云:“已去,计当出境。”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尽飞卫天下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井深丈,必死。
·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
10.
计策;谋略。
将听,用之必,留之;,用之必,去之。
《孙子·计》
故明主任不信怒,主信怒不任计胜则强,怒胜计则亡。
《荀子·哀公》
不知足此一中第篇。
·郑思肖·《张子房遇黄石公图》诗
不知是谁设的计,要把大会开得这么有戏剧性。
老舍·《四世同堂》二五
11.
计都的省称。
自始交至交中,月行黄道外,名阳历,乃背
·吴廷翰·《椟记·罗㬋计都》
12.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
如:体温计;晴雨计。
13.
通“”。参见“計挂”、“計恨”。
14.
姓。春秋越有计然。见《史记·货殖列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计”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十”
全部
二字词
  • 设计
  • 计谋
  • 计划
  • 算计
  • 诡计
  • 合计
三字词
  • 设计师
  • 倒计时
  • 温度计
  • 拖刀计
  • 统计学
  • 血压计
四字词
  • 斤斤计较
  • 千方百计
  • 缓兵之计
  • 言听计从
  • 锦囊妙计
  • 诡计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