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午
常用释义
1.
名
地支的第七位。
2.
名
中午;特指白天12点。
例词
午饭
午休
上午
下午
例句
他喜欢在
午
休时听些轻柔的音乐,以放松身心。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十二地支的第七位。
惟戊午,王次
于
河朔。
《书·泰誓中》
吉日庚午,既伯既
祷
。
《诗·小雅·吉日》
阳
遂取火
于
天,五月丙午日中之
时
,消
炼
五石,
铸
以
为
器,乃能得火。
汉
·
王充
·
《论衡·乱龙》
唐元和九年,
岁
在甲午。
唐
·
韩愈
·
《贞曜先生墓志铭》
2.
十二时辰之一,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午时日正中,因亦称日中为午。
1
亦指月正中。
尔
乃羲和亭午,
游气
高褰。
注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锄
禾日
当
午,汗滴禾下土。
唐
·
李绅
·
《悯农》诗之二
过
隅
惊
桂
侧
,
当
午
觉轮
停。
唐
·
韩愈
·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其
仆
自
邻
村
饮
酒
归
,醉卧
于
路。醒
则
草露沾衣,月向午矣。
清
·
纪昀
·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3.
干支逢五曰午。亦特指阴历五月初五。如: 端午;重午。参见“
午月
”。
4.
午供的省称。
1
参见“午供”。
呜
呼!和尚之道,不粒而午,不宇而
禅
,
与
虎豹
杂
居,所
谓
菩
萨
僧信矣!
唐
·
黄滔
·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
5.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景
风
居南方……其
于
十二子
为
午。
《史记·律书》
于
易
为离
注
《释名·释天》
若
针
(指南
针
)之子午未定,舵之
东
西游移,
则
徘徊莫
适
,
怅怅
何之?
康有为
·
《上清帝第六书》
6.
十二生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午……其禽,
马
也。
汉
·
王充
·
《论衡·物势》
又如,晋以“典午”代称“司
马
”。
7.
纵横相交。
度尺而午。
注
《仪礼·大射》
折篿剡筳,午施旁
竖
。
唐
·
柳宗元
·
《天对》
其十字午
贯
之路,除建旱
桥
一法外,又有
于两
旁
设
立栅
门
。
清
·
薛福成
·
《创开中国铁路议》
8.
姓。宋代有午相。见《宋史》。
9.
违逆;触犯。后多作“忤”、“迕”。
午其
众
以伐有道。
注
《礼记·哀公问》
视
可,午其
军
,取其
将
。
注
《荀子·富国》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午”字下部件相同,均为“十”
全部
干
于
千
卆
二字词
晌午
中午
端午
午门
午夜
午餐
三字词
端午节
子午线
子午谷
晌午饭
晌午歪
子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