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体
tǐ
tī
bèn
常用释义
1.
名
身体;身体的一部分。
例词
体检
体形
体重
肢体
四体不勤
例句
周末我打算带着我的父母去医院做个全身
体
检。
2.
名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质存在的形状或形态。
例词
体积
集体
整体
物体
圆柱体
正方体
气体
液体
3.
名
文字的书写形成;作品的表现形式。
例词
体裁
草体
文体
字体
4.
动
亲身实践或经历(某事);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例词
身体力行
体察
体会
体谅
体贴
例句
他从小就十分懂事,并且能够
体
谅父母的用心良苦。
5.
名
事物的规格、形式或规矩等。
例词
体例
6.
名
人、动物的全身。
7.
与“
用
”相对。“体”与“
用
”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
本体
”和“
作用
”。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
用
”是“体”的外在表现。
详细释义
简
繁
1.
身体。
1
亦指身体的一部分。
心
广体
胖。
《礼记·大学》
为
肥甘不足
于
口
与
?
轻暖
不足
于体与
?
《孟子·梁惠王上》
衔
泥燕,
飞
到
画
堂前。占得杏梁安
稳处
,
体轻
唯有主人
怜
,堪羡好因
缘
。
前蜀
·
牛峤
·
《梦江南》词
不久就有朋友写信来劝我注意身体。
巴金
·
《序跋集序》
和六律以
聪
耳,正七
体
以役心。
注
《国语·郑语》
今指
马
之百
体
而不得
马
,而
马系于
前者,立其百
体
而
谓
之
马
也。
《庄子·则阳》
龙
,人臣得其一
体
,
当
至公相。
宋
·
吴曾
·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2.
肢体。特指手足。
相鼠有
体
,人而
无礼
。
注
《诗·鄘风·相鼠》
废床
,
彻亵
衣,加新衣,
体
一人。
注
《礼记·丧大记》
欲上
秋千
四
体
慵,
拟
交人送又心忪。
前蜀
·
韦庄
·
《浣溪沙》词
乃
厌
四
体
勤,
专
想
饱
且燠。
清
·
赵翼
·
《偶书所见》诗
3.
指古代用于祭祀或宴飨的牛羊猪的躯体或其切块。
辨
体
名肉物。
注
《周礼·天官·内饔》
载体进
奏。
注
《仪礼·公食大夫礼》
4.
指草木的茎干。
采葑采菲,
无
以下
体
。
注
《诗·邶风·谷风》
悲皇丘兮
积
葛,
众体错
兮交
纷
。
汉
·
王褒
·
《九怀·思忠》
5.
形体;物体。
1
有时偏指外观、形式。
2
亦谓生长成形。
阴阳
合德,而
刚
柔有
体
。
注
《易·
系
辞下》
端,
体
之
无
序而最前者也。
《墨子·经上》
天者,道也,而神
为无体
之
体
。
宋
·
秦观
·
《圣人继天测灵论》
无体
之
礼
,敬也。
《孔子家语·六本》
昆仑
,山名,因以
为
塞,在今
肃
州酒泉
县
西南。山有
昆仑
之
体
,故名之。
宋
·
赵彦卫
·
《云麓漫钞》卷九
方苞方
体
,
维叶
泥泥。
注
《诗·大雅·行苇》
体
物而不可
遗
。
注
《礼记·中庸》
6.
形势。
众
寡不侔,攻守
异体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7.
指字体;字的形状结构。
惟公……
学遍书
部,特善玄言,鞶帨之
丽
,篆籀之
则
。
穷
六
义于怀
抱,究八
体于
毫端。
注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吾
见
二王真草多矣,家中
尝
得十卷,方知陶
隐
居、阮交州、
萧
祭酒
诸书
,莫不得羲之之
体
。
北齐
·
颜之推
·
《颜氏家训·杂艺》
8.
指体裁;诗文的风格。
夫人善
于
自
见
,而文非一
体
,
鲜
能
备
善,是以各以所
长
相
轻
所短。
三国 魏
·
曹丕
·
《典论·论文》
若
总
其
归涂
,
则数穷
八
体
,一曰典雅,二曰
远
奥,三曰精
约
,四曰
显
附,五曰繁
缛
,六曰
壮丽
,七曰新奇,八曰
轻
靡。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体性》
由是知史
与经
皆
忧
小人而作,其
义
一也。其
义
一,其
体
二,故曰史焉,曰
经
焉。
宋
·
苏洵
·
《史论上》
尝于
胸中
设
一
诗
境: 一曰
复
古人比
兴
之
体
;一曰以
单
行之神,
运
排偶之
体
……一曰用古文家伸
缩离
合之法以入
诗
。
清
·
黄遵宪
·
《人境庐诗草·自序》
9.
兆象;卦象。
1
见《群经平议·尚书三》。
公曰:“
体
,王其罔害。”
注
《书·金縢》
尔
卜
尔
筮,
体无
咎言。
注
《诗·卫风·氓》
10.
整体;总体。
父子一
体
也,夫妻一
体
也,昆弟一
体
也。
《仪礼·丧服》
混妍蚩而成
体
,累良
质
而
为
瑕。
晋
·
陆机
·
《文赋》
大人者,以天地
万
物
为
一
体
也。
明
·
王守仁
·
《大学问》
11.
部分。
体
,分
于
兼也。
注
《墨子·经上》
子夏、子游皆有
圣
人之一
体
。
《孟子·公孙丑上》
12.
谓区分;分别开来。
1
又为分解、支解。
惟王建
国
,辨方正位,
体国经
野,
设
官分
职
。
注
《周礼·天官·序官》
体
其犬豕牛羊。
注
《孔子家语·问礼》
13.
事物的主要部分;主体。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
体
。
注
《易·坤》
以刑
为体
,以
礼为
翼。
《庄子·大宗师》
凡檄之大
体
,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
时
,
审
人事,算强弱,角
权势
。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檄移》
14.
指内容。
震
为
土,
车从马
,足居之,兄
长
之,母覆之,
众归
之,六
体
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
杀
,公侯之卦也。
注
《左传·闵公元年》
义
有七
体
。七
体
者何?曰: 孝悌慈惠,以
养亲
戚……和
协辑
睦,以
备
寇戎。凡此七者,
义
之
体
也。
《管子·五辅》
15.
心田;心神。
1
亦指心胸。
舜服厥弟,
终
然
为
害;何肆犬
体
,而厥身不危
败
?
注
《楚辞·天问》
心
无
所矜,而情
无
所
系
,
体
清神正,而是非允
当
。
三国 魏
·
嵇康
·
《释私论》
大哉
体
乎,允非小人之所能及也。
注
《文选·扬雄〈长杨赋〉》
16.
禀性;德性。
非夫
体
通性
达
,受之自然,其孰能至
于
此乎?
汉
·
杨修
·
《答临淄侯笺》
不知者不
负
其才,知之者
无
取其
体
。
注
南朝 宋
·
刘义庆
·
《世说新语·品藻》
夷雅之
体
,
无
待
韦
弦。
注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巍巍仁皇,
体
合自然。神耀得道,非有
师传
。
宋
·
苏轼
·
《宸南阁碑》
17.
承宗继祖的系统;血统。
正
体于
上。
注
《仪礼·丧服》
曾
孙体
近,下人,乃
关
内侯,可妻也。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皇曾
孙
故
临
洮王
宝晖
世子
钊
,
体
自高祖,天表卓
异
。
《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18.
体统;体制。
1
泛指言行举措应遵守的规范道理。
夫
礼
,死生存亡之
体
也。
注
《左传·定公十五年》
〔
刘
表〕所
为
不
轨
,至乃郊祭天地,
拟仪
社稷。
虽
昏僭
恶极
,罪不容
诛
,至
于国体
,宜且
讳
之。
《后汉书·孔融传》
时
魏博
节
度使田季安
进绢
五千匹,充助修
开业
寺。
群
以
为
事
实无
名,
体
尤不可,
请
止其所
进
。
《旧唐书·崔
群
传》
妇
御下
宽
和有
体
。
清
·
蒲松龄
·
《聊斋志异·武孝廉》
郭汾
阳
在汾州,
尝
奏一州
县
官,而
敕
不下。判官
张昙
言
于
同列:“以令公
勋
德,而
请
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
体
甚也。”
唐
·
赵璘
·
《因话录·商上》
19.
指身分。
本朝遣使而
适
外
国
,多越班
摄
官,加庶官、借
从
官之
类
,
虑
其
体轻
,而假借使重也。
宋
·
程大昌
·
《演繁露续集·摄官奉使》
20.
指政体;政事。
谨
表其尤害
于体
者,傅奏
于
左。
注
《后汉书·梁统传》
司
农
卿不
责
以金
谷
之虚
赢
,尚
书
令不
问
以百官之殿最,此
岂
非王
体
之重
欤
?
宋
·
苏轼
·
《修废宦举逸民》
丞相拜住
问圭
曰:“宰相之
体
何先?”
圭
曰:“莫先
于
格君心,莫急
于广
言路。”
《元史·张
圭
传》
21.
格局;规模。
1
参见“體大思精”。
虽
宏
丽
未及,而
体则
具矣。
金
·
王若虚
·
《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
22.
准则;法则。
为国
之
体
,在
于
任寄。
《北史·薛辩传》
臣
闻
治
国
以和
为体
,
处
事以平
为极
。
宋
·
叶
适
·
《上宁宗皇帝札子(永泰三年一)》
禁之不成
广
大之
体
,民亦未必凛
导
,不禁又
为败风
之
渐
。
太平天
国
·
洪仁玕
·
《资政新篇》
23.
体例。
凡次文之
体
,各以
汇
集。
南朝 梁
·
萧统
·
《文选序》
24.
包含;容纳。
1
参见“體仁”。
体
金精之妙
质
,含火德之明
𪸩
。
汉
·
祢衡
·
《鹦鹉赋》
公含辰象之秀德,
体
河
岳
之上
灵
。
注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都督
体
英
伟
之才,抱忠
义
之
节
。
唐
·
陈子昂
·
《为建安王与辽东书》
25.
体现;摹状。
〔
阴阳
合德,
刚
柔有
体
,〕以
体
天地之撰。
注
《易·
系
辞下》
故
体
情之
制
曰
疏
,逐文之篇愈甚。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情采》
26.
取法;效法。
〔
礼
之大
体
,〕
体
天地,法四
时
,
则阴阳
,
顺
人情。
《礼记·丧服四制》
帝者
体
太一,王者法
阴阳
。
注
《淮南子·本经》
德裕出
数轴与
之,三
复
乃
体
而
为
表。
宋
·
孙光宪
·
《北梦琐言》卷一
27.
依据;根据。
衣服
衮冕
,
尽
有法度,
则
君
体
法而立矣。
注
《管子·君臣上》
夫
体
道以匠物,
宝
物以
长
生者,黄老是也。
晋
·
葛洪
·
《抱朴子·明本》
28.
承继;沿袭。
体辉
重光,承
规
景
数
。
晋
·
陆机
·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主上
体
成王之
风
,太傅弘周公之德。
南朝 陈
·
徐陵
·
《答诸求官人书》
国
家
备
物
继
周,垂衣
体
舜。
唐
·
元稹
·
《镇圭赋》
29.
亲近;贴近。
古之
圣
王,
乐体
其政。
《逸周书·本典》
君臣相
体
,若合符契。
晋
·
袁宏
·
《三国名臣序赞》
昔人
称
外戚之家以女
宠
,由至微
体
至尊,
穷
富
贵
而不以功。
明
·
归有光
·
《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
忠大伯说:“那好嘛,早就该打倒,这个比坐官挣钱还体人心。”
梁斌
·
《红旗谱》十八
30.
亲自。
臣
寻体访
得
颜
章、
颜
益
系
第一等豪户
颜
巽之子。
宋
·
苏轼
·
《奏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状》
31.
切实。
近代
诸
露布,大抵皆
张
皇
国
威,
广谈
帝德,
动
逾
数
千字,其能
体
要不
烦
者,
鲜
矣。
唐
·
封演
·
《封氏闻见记·露布》
32.
施行;实行。
好法而行,士也;
笃
志而
体
,君子也。
《荀子·修身》
故
圣
人以身
体
之。
注
《淮南子·
泛
论训》
33.
治理。
助余
体
民,
无
小不敬。
《逸周书·程典》
34.
体会;体察。
体尽
无
穷
,而
游
无朕。
注
《庄子·应帝王》
凭
高望之
阳
隈,
体
川
陆
之
污
隆。
晋
·
潘岳
·
《西征赋》
古者
圣
哲之主,皆亦近取
诸
身,故能
远体诸
物。
唐
·
吴兢
·
《贞观政要·君道》
昨夜在江中
体
出
冯
玉
兰诉冤
一事,使老夫一夜不眠。
元
·
《冯玉兰》第四折
35.
体念;体贴。
体群
臣
则
士之
报礼
重。
《礼记·中庸》
粮
斛猝急,
难
以擘
画
,
飞体国
,不敢
过
有
陈
乞支
给钱粮
。
宋
·
岳飞
·
《申省条画合行事件札子》
阁
臣亦
议
,令百官捐俸。上不
许
。
盖养
廉
为
重,亦
体群
臣之一也。
明
·
沈德符
·
《野获编·列朝·捐俸助工》
36.
特指几何学上具有长、宽、厚三度的形体。如: 立方体;圆锥体。
37.
特指声母。
收
声称势
,
发声称体
,
远
起
齐
梁
间
矣。
注
章炳麟
·
《国故论衡》
38.
语法范畴,表示动词所指动作进行的情况。如: 进行体;完成体。
39.
通“
禮
”。
体
由
学
染,俗以教
迁
。
南朝 宋
·
鲍照
·
《河清颂》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体”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本”
全部
钵
砵
呠
泍
絊
缽
躰
鉢
骵
与“体”字左部件相同,均为“亻”
全部
休
俫
佅
侎
俠
倈
倸
二字词
合体
肢体
体味
体会
立体
个体
三字词
叶绿体
绝缘体
半导体
线粒体
超导体
胼胝体
四字词
遍体鳞伤
心宽体胖
五体投地
斯事体大
身体力行
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