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
常用释义
1.
定期出版的散页印刷品;也指某些刊物。
  • 例词
    晚报
    画报
    学报
    周报
  • 例句
    他每天都会阅览当天的晚,了解时事新闻。
2.
指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
  • 例词
    喜报
    海报
    黑板报
3.
特指电报。
  • 例词
    报务员
    发报
4.
消息;信号。
  • 例词
    情报
    捷报
5.
告诉。
  • 例词
    报到
    报告
    呈报
    汇报
  • 例句
    班长向班主任详细汇了最近班集体的学习情况。
6.
回答。
7.
报答。
8.
报销。
9.
报复。
10.
报应。
详细释义
1.
根据犯罪者罪行的轻重大小,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
司寇行刑,君之不举乐死刑之,君流涕。
《韩非子·五蠹》
掘窟得鼠及肉,劾鼠掠治,论报
《史记·酷吏列传》
鼎行至禀墙边的囚人,称冤叫屈。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
按《说文·𫯟部》
2.
符合。
而反以之。
《礼记·丧服小记》
言必有用也,故朋之言不上
《韩非子·八经》
广雅·言》:“也。”“”是《论语·而》“信近于,言可也”之“”,皇《疏》:“复犹验也。”又《礼记·服小》注:“报犹合也。”: 言必有证验,要符合。
梁启雄浅解
3.
反复;往复。
辟梯;梯臂,三尺,连门三尺,绳连之。
《墨子·杂守》
百嬖人官师毕赠,井利乃藏,哭于大次。
《穆天子传》卷六
若作糯米酒,一斗米一石八斗。惟三酘米。其炊法,直下饙,不须报蒸。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
4.
祭祀。
良耜,秋社稷也。
《诗·周颂·良耜序》
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焉。
《国语·鲁语上》
天都,以致其孝。右祖左,爰
·韩愈·《乌氏庙碑铭》
一邦蒙惠,已膺雨之;百里有享秋冬之
·苏轼·《秋赛祝文》之一
5.
回赠;回报。
投我以木瓜,之以琚。匪也,永以好也。
《诗·卫风·木瓜》
孟子居,季任守,以交,受之而不
《孟子·告子下》
不知,我歌其聆。
·韩愈·《答张彻》诗
炮手在车上也纷纷招手,报以微笑。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九章
6.
报效;报答。
极罚则民多,多诈则不忠,不忠则无报
《逸周书·命训》
恩未岂谓生足
·韩愈·《县斋有怀》诗
再生之德,未易图报
·和邦额·《夜谭随录·碧碧》
7.
报复。
昔者夫差吾君于诸侯之,今越矣,请报之。
《国语·越语上》
夫杜伯、义无道忿恨,报杀其君,罪莫大弑君。
·王充·《论衡·死伪》
吾干、莫邪子也。楚王吾父,吾欲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遂令英雄意,日夜思秦。
·元稹·《四皓庙》诗
我父昔年被郡守枉,求报数年未得。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这所报的也并非“睚眦之怨”,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法可想。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8.
犹报应;果报。
善者天之以福,不善者天之以
《荀子·宥坐》
夫有德者必有阳报,有行者必有昭名。
·刘向·《说苑·贵德》
人死则为鬼,鬼且复为人,环复也。
·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
常言三十年远报,而今眼下就了。
《金瓶梅词话》第九一回
好心的人终有好报的。
巴金·《家》二六
9.
复命。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
后泛称报告;告知。
祭之日,王皮弁以,示民上也。
《礼记·郊特牲》
罗还报秦,乃封甘上卿。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曰:“病最利,知足最富,有信最友,无为最安。”
《普曜经·十八变品》
船人近相,但恐失桃花。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
取微睡,急搜奇句新晴。
·陈与义·《雨晴》诗
许多人都沸沸扬扬,金婶婶一早就跑过来报消息。
丁玲·《阿毛姑娘》二
10.
指小辈通于比其辈分高的人。后视为乱伦。
故又指上淫下。
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子臧。
《左传·宣公三年》
彼戎狄者,人面心,宴安毒,以诛杀为道德,以蒸报为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帝女之胡媪御;蒸母子,其污俗。
《新唐书·突厥传上》
《玉李》者,亦出此名士手。设报应因果。武大世化淫夫,上
·俞樾·《茶香室丛钞·玉娇李》
11.
复信。
亦泛指书信。
然久不,幸勿为过
·司马迁·《报任安书》
曰:“猥惠教,告所不逮。”
《后汉书·孔融传》
刺史愉自京往。愉故善,曰:“丐我一碑石,二妃事,且令世知有子名。”愉曰:“。”既至州,曰:“碑具。”
·韩愈·《黄陵庙碑》
世民世充福;世充不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
野之,耿,何而在吾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晚生是前月初三日在京领凭面叩大老有府在此,敬来请三老、四老台安。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12.
特指皇帝对臣下所上条陈、奏章等的批复。
弘曰:“此非人情。不之臣不可以化而法,陛下勿。”上不
《汉书·公孙弘传》
疏三上,不,知事不
·韩愈·《顺宗实录四》
御史胡子祺请迁中,以漕运艰难,不
·田艺蘅·《留青日札·三京三都三天》
彭年以事,有所劾,封上,未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癸丑正月》
13.
指传达某种消息的书面通知单。
报连登黄甲。
《儒林外史》第三回
癸卯揭先日绝粮;丙辰至,深夜丐酒。
·严有禧·《漱华随笔·贺相国》
14.
报纸。
翁子怡是一个知书明理的读书人,加上他定有一份报,消息很灵通。
王西彦·《静水里的鱼》
回信说,在报上已见到我来美消息。
沈从文·《新景与旧谊·友情》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报”字的形近字
全部
二字词
  • 报仇
  • 报纸
  • 报酬
  • 报答
  • 报恩
  • 报告
三字词
  • 回报率
  • 报君知
  • 黑板报
  • 报恩寺
  • 发报机
  • 耳报神
四字词
  • 精忠报国
  • 睚眦必报
  • 知恩图报
  • 以德报怨
  • 投桃报李
  • 恩将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