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n
pán
常用释义
1.
仔细地观察;考查。
  • 例词
    审时度势
    审订
    审读
    审阅
  • 例句
    教育部门正在查这所学校的资金使用情况。
2.
详细;周密。
  • 例词
    审慎
    精审
  • 例句
    他态度慎地核对着每一个数据,生怕有半点差错。
3.
查问(案件)。
  • 例词
    审案
    审判
    审讯
4.
知道。
  • 例词
    审悉
5.
的确;果然。
  • 例词
    审如其言
6.
姓。
详细释义
1.
详细;仔细。
病日臻。既留,恐不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
《书·顾命》
简则,不扰则神明,神明灵则谋虑审
南朝 宋·何承天·《达性论》
人生在世思量,暂时有何妨;大志心须净听,先阿耶娘。
《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
小人罪,怀宝其罪,矣,非所也。
·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
2.
详究;细察。
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书·说命上》
故知者决之也,疑者事之害也,之小天下之大
《史记·淮阴侯列传》
我恰才觑了他面目,了他息,你摸他半身子如火相似,他害的是病。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
窃闻举大事者,先在人和;立大者,尤在地利……人和地利,之不可不精也。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
环世界一周,历审生物,因悟物种所由始。
鲁迅·《坟·人之历史》
3.
慎重。
是故行信令,赏罚,以制死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修别丧记民所
《吕氏春秋·音律》
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用也。
《韩非子·存韩》
未可而之躁,躁事不而上必疑。
·王安石·《上蒋侍郎书》
4.
察知;知道。
者,以明是非之分,,明同,察名之理。
《墨子·小取》
明公蒙路次,群下不,不起居何如?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此言,鬼,亦
·瞿佑·《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
自古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早脱下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
管桦·《怕水的人》
5.
真实。
人臣不忠死,言不死。
《战国策·秦策一》
周公,人也,人之言得幽冥之,得幽冥之三王鬼神,明矣。
·王充·《论衡·死伪》
,恐未,候旦夕得其,方,乞自宽圣虑
·文莹·《玉壶清话》卷六
6.
明白;清楚。
故黄、黑一也,而可以,而不可以有白,是白之非矣。
《公孙龙子·白马》
由此言之,勇怯,也;强弱,形也,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迷,傍
《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
音近,或鬼呼先生为贵人,先生也。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非西洋文,则无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将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救于亡也矣。
严复·《救亡决论》
7.
审问;审讯。
亦指询问。
御史听罢,喝散人,明日再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包公了“星主”二字,便想起,“审乌盆,后来又在玉宸宫魂,皆星主”。
《三侠五义》第二七回
下午审过的那几个,同时处决!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九章
十一娘亦里居。女答言:“妾封氏,第三,近在村。”
·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8.
审查;审核。
其派丁多,故其户不得不密。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凤宁徽》
9.
古代计算羽毛的量词。犹束。
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䌸
《周礼·地官·羽人》
10.
通“”。水深处。
释文。
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庄子·应帝王》
11.
副词。确实,果真。
行之身毋怠,夷貉之民,可化而使之去之身,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
《管子·小称》
能如此,乃主也。
·葛洪·《抱朴子·诘鲍》
审如是,乘乃不特始创七体,且亦肇开五古者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12.
姓。汉有审食其。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审讯
  • 审核
  • 审察
  • 审视
  • 审查
  • 审慎
三字词
  • 审美观
  • 审计师
  • 审判员
  • 陪审员
  • 审判长
  • 审判官
四字词
  • 审时度势
  • 审己度人
  • 博学审问
  • 审思明辨
  • 揆情审势
  • 审曲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