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寒
常用释义
1.
形
冷。
近义
冷
反义
暖
例词
天寒地冻
寒潮
寒风
寒冷
例句
今年冬天非常
寒
冷,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2.
名
冬季。
反义
暑
例词
寒来暑往
寒假
例句
他的父母在
寒
假期间给他报了冬令营。
3.
形
贫困。
例词
寒酸
清寒
贫寒
寒士
4.
动
害怕;畏惧。
例词
胆寒
心寒
5.
形
谦词,用于对人称述自己的家庭等。
例句
非常欢迎到你们到
寒
舍喝茶。
6.
名
中医指一种致病的重要因素。
例词
外感风寒
祛风散寒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冷。
1
亦指寒冷的季节。
庶
征
: 曰雨,曰
旸
,曰燠,曰寒,曰
风
。曰
时
五者
来备
,各以其叙,庶草蕃
庑
。一
极备
,凶;一
极无
,凶。
《书·洪
范
》
青,取之
于蓝
,而青
于蓝
;冰,水
为
之,而寒
于
水。
《荀子·劝学》
儿
寒何衣?
儿饥
何食?
唐
·
韩愈
·
《琴操·履霜操》诗
又
过宝
石山有塔焉。其下
为
葛
岭
,葛仙翁所居,有丹井
悬
泉冽而寒。
明
·
王士性
·
《五岳游草·出钱塘门观戒坛至灵隐上三天竺记》
他的下身,御寒的只有一条已掉光了绒毛,“赶”成了一个个小疙瘩的绒裤。
王蒙
·
《布礼》
寒往
则
暑
来
,暑往
则
寒
来
,寒暑相推而成
岁
焉。
《易·
系
辞下》
2.
使寒冷。
虽
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厨
中能自生萐,
则
冰室何事而
复
伐冰以寒物乎?
汉
·
王充
·
《论衡·是应》
凡此五鬼,
为
吾五患,
饥
我寒我,
兴讹
造
讪
。
唐
·
韩愈
·
《送穷文》
3.
冷却下来。特指终止盟约。
寡君以
为
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
犹
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
寻
盟”,若可
寻
也,亦可寒也。
注
《左传·哀公十二年》
遂寒前盟。
宋
·
王明清
·
《挥麈后录》卷十一
予
与
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
明
·
高启
·
《游天平山记》
4.
对人冷淡;薄情。
羊舌大夫曰:“不可。
违
命不孝,
弃
事不忠。
虽
知其寒,
恶
不可取。子其死之!”
注
《左传·闵公二年》
5.
贫闲;低微。
须贾
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
为
人庸
赁
。”
须贾
意哀之,留
与
坐
饮
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
绨
袍以
赐
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吾
观
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
弃
,
鲜
有能
类
清之
为
者。
唐
·
柳宗元
·
《宋清传》
待
诏
道:“老拙家寒,那
讨钱来
嫁人?
将来
也只是
献与
官
员
府第。”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亚
夫功大
营难问
,
苏
小
门
寒
梦
亦稀。
张通典
·
《秋柳用渔洋韵》
6.
冷清。
1
参见“寒廳”。
燕
垒
空梁
画
壁寒,
诸
天花雨散幽
关
,篆香清梵有
无间
。
清
·
纳兰性德
·
《浣溪纱·大觉寺》词
7.
声音凄凉。参见“
寒吟
”、“
寒聲
”。
8.
害怕;畏惧。
军
中有一
韩
,西
贼闻
之心骨寒;
军
中有一范,西
贼闻
之
惊
破
胆
。
《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
猫头鹰在耳朵边不住地啭,我底心被它叫寒起来。
柔石
·
《为奴隶的母亲》
9.
使害怕。
况
自昔
军
中,
胆
能寒
虏
,而今胸次,
气
欲吞胡。
宋
·
刘过
·
《沁园春·寿》词
牝谷夏空
蒙
,雄
峰
冬豁閕。水走
万
石上,
声
寒
绝
壁下。
清
·
魏源
·
《嵩麓诸谷诗·大室南溪逍遥谷》
驻汉
俄
总
事
于
租界拿匪
极为协
助,用得先破匪策,以寒匪
胆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武昌起义后清方动态》
10.
悲伤;悲苦。参见“
寒心
”、“
寒燠
”。
11.
凋谢;枯败。
众
木
犹
寒
独
早春,御
沟桥
畔曲江亭。
唐
·
薛能
·
《折杨柳》诗之九
花寒
鹦鹉
病,春去杜
鹃
愁。
元
·
张可久
·
《红绣鞋·春晚》曲
12.
河神。即司寒。
祭寒而藏之。
注
《左传·昭公四年》
天子大服冕
袆
,
韨带
,曶,
夹
佩,奉璧,南面立
于
寒下。
注
《穆天子传》卷一
13.
古代一种烹饪方法。
煎
鱼
切肝,羊淹
鸡
寒。
注
汉
·
桓宽
·
《盐铁论·散不足》
14.
谦词。参见“
寒舍
”、“
寒家
”。
15.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六淫之一。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
于风
、寒、暑、
湿
、燥、火,以之化之
变
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嗳
呀!想是他昨日受些寒了。
这
冷水怎
么吃
得?
《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召疾使
来
者,我也,非
医
也。我由寒得,
则当
使之
并
力去寒。
清
·
李渔
·
《闲情偶寄·颐养·却病》
贴上我的膏药,舒筋活血,驱寒散热,一帖保险就好。
曲波
·
《桥隆飙》十四
16.
通“
韓
”。参见“
寒風
”、“
寒哀
”。
17.
古国名。相传为夏代寒浞的封国。在今山东省潍坊市一带。
寒浞,伯明氏之
谗
子弟也。
注
《左传·襄公四年》
18.
姓。汉有寒朗。见《后汉书》本传。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寒”字上部件相同,均为“宀”
全部
塞
骞
寨
赛
搴
𬸣
褰
蹇
謇
寋
弿
騫
鶱
二字词
寒冬
寒流
严寒
寒假
寒冷
耐寒
三字词
防寒服
寒山子
倒春寒
广寒宫
寒山寺
寒武纪
四字词
噤若寒蝉
不寒而栗
唇亡齿寒
一曝十寒
嘘寒问暖
十年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