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从后头赶上。
  • 例词
    望尘莫及
    来不及
2.
到;达到。
  • 例词
    由表及里
    力所能及
    及格
  • 例句
    他每天都坚持练习长跑,希望这次体育考试能格。
3.
推及;顾及。
  • 例词
    爱屋及乌
    波及
4.
比得上;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
5.
趁着。
  • 例词
    及时行乐
    及早
6.
连接名词性短语,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
  • 例句
    这里有大批武器弹药其他军事物资。
7.
姓。
详细释义
1.
追上;赶上。
曰:“惜乎!夫子之君子也。不及舌。”
《论语·颜渊》
虏众多,吾兵少,徐行所及,速进则彼所不
《后汉书·虞诩传》
素衣莫起风尘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
2.
至;到达。
,及,子曰:“也。”及席,子曰:“席也。”
《论语·卫灵公》
及〔雒〕,魏颗败氏,杜回。
·王充·《论衡·死伪》
勇冠于天下,而仁及于百世。
·苏轼·《上富丞相书》
而欲人改良,太平可致,却行而及前也。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老人身穿一件长及膝盖的洁白的夹袢。
碧野·《在葱岭下》
3.
待;等到。
君子有三戒:少之,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也,血,戒之在;及其老也,血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自吐蕃边将,不售。
·韩愈·《刘公墓志铭》
后来明白,才知悔悟。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4.
遭受。参见“及禍”、“及難”。
5.
兄传位于弟之称。
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父死子,兄死弟及,天下通也。
《史记·宋微子世家》
6.
参与。
《文王》,君相也,臣不敢及。
《左传·襄公四年》
7.
给;给予。
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王大其坐六尺簟,因恭:“卿东来,故有此物,可以一及我。”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8.
涉及;牵连。
群居日,言不及,好行小慧,矣哉。
《论语·卫灵公》
事如此,此必及我。
《汉书·苏武传》
尊年目眵,小童子所代。即有罪,坐,及尊也。
··《袁声史墓志铭》
9.
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战国策·齐策一》
涉〕材能不及中人。
·贾谊·《过秦论》
岁犹穿几两屐,千不及一囊
·陆游·《秋兴》诗
但他弄的楹联之类的小玩艺,却很有意思,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孙犁·《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
10.
来得及。
则犹可及止也。
《孟子·梁惠王下》
必震惶,不及。所“迅雷不及掩耳”。
《晋书·石勒载记上》
英雄己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赵孟·《岳鄂王墓》诗
原稿也不及细看,但我看是没有关系的。
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
11.
介词。
乘;趁。
暇,及是明其政刑,必畏之矣。
《孟子·公孙丑上》
故及大王之臣,臣亦及时请园孙业耳。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如及此以精兵二十万直中原,恢故疆,民心效顺力。
·岳飞·《奏画守襄阳等郡营田札子》
犹跟;同。
德音莫,及同死。
《诗·邶风·谷风》
左屯卫将军何藩仁及山贼张子惠于司竹,死之。
《新唐书·高祖纪》
十日前,及傅良遇
··《与戴少望书》
到。在动词后带出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延及的对象或范围。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诗·小雅·雨无正》
其母,施及公。
《左传·隐公元年》
去北二里,同时发火,火烈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落。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12.
连词。
如果。
吾所以有大患者,吾有身,及吾身,吾有何患?
《老子》
闻齐君惕而亟,庸必能用之乎?及君之能用之也,管子之事也。
《管子·大匡》
犹和。
六月食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诗·豳风·七月》
泗水亭,廷中吏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史记·高祖本纪》
希特勒面前遇着的是三个强大敌人:苏联、英美及在其占领区的老百姓。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3.
姓。明有及宦,清有及孺爱。见《正字通·又部》及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及第
  • 不及
  • 及早
  • 涉及
  • 普及
  • 触及
三字词
  • 来不及
  • 来得及
  • 不及格
  • 等不及
  • 赶不及
  • 及第花
四字词
  • 猝不及防
  • 爱屋及乌
  • 过犹不及
  • 迫不及待
  • 望尘莫及
  • 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