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
dōng
常用释义
1.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 例词
    冷冻
    速冻
  • 例句
    由于天气太过寒冷,我放在室外的水成了冰。
2.
遇冷凝结的自然现象。
  • 例词
    上冻
    霜冻
3.
汤汁等凝结成的胶状体。
  • 例词
    果冻儿
    皮冻儿
    肉冻儿
  • 例句
    母亲做的肉风味独特,是我最喜欢的菜肴之一。
4.
受冷或感到冷。
  • 例词
    挨冻
5.
集体的组织由于温度过低而受损伤。
6.
姓。
详细释义
1.
冰。
是乃所谓冻解冰者,能乎?
《庄子·庚桑楚》
霭霭野浮晖晖水披
·韩愈·《人日城南登高》诗
,入我征衣裳。扪须只得,蔽面尚疑
·王安石·《馀寒》诗
问学几二十年,其冻释未知其何如也。
·唐顺之·《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
2.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
《吕氏春秋·孟冬》
夏行春政则风,行秋政水,行冬政落。夏失政,冬不冰,五不藏,大寒不解。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五事》
寒鼻莫,血指不拈。
·韩愈·《苦寒》诗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梅花。
前蜀·韦庄·《浣溪沙》词之三
雨霰下,苗硝皆湿枪冻
·魏源·《圣武记》卷七
3.
受冻。
也指暴露在外;使受冻。
子庚纯门,信于城下而。涉于鱼齿之下,甚雨及之,楚,役徒几尽
《左传·襄公十八年》
五十非帛不,七十非肉不。不冻馁
《孟子·尽心上》
而不,寒而不温,冻饿之害矣。冻饿之人,安能久寿
·王充·《论衡·道虚》
去年北吹瓦裂,墙头树冻欲折。
·王安石·《老树》诗
: 一春,二夏食其,三秋取其刈,四冬其葆。
《逸周书·大武》
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
·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4.
寒凉;清凉。参见“凍飲”、“凍樾”。
5.
汤汁凝结成的固体或半流体。
角初肥,羊正美。白鲞并豚蹄为冻,脂麻灌果馅为糖。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月·时品》
6.
形容石头晶莹润泽。亦为冻石的简称,如鸡血冻(浙江昌化石)。参见“凍石”。
7.
通“”。详“凍雨”。
8.
姓。明代有冻泰。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冻”字右部件相同,均为“东”
全部
二字词
  • 冻结
  • 化冻
  • 鱼冻
  • 冻梨
  • 解冻
  • 果冻
三字词
  • 冻豆腐
  • 不冻港
  • 冷冻机
  • 鱼脑冻
  • 石冻春
  • 解冻水
四字词
  • 天寒地冻
  • 挨饿受冻
  • 挨冻受饿
  • 东风解冻
  • 冻饿之虞
  • 冻馁交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