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不经心;没有注意到。
  • 例词
    玩忽职守
    忽略
    忽视
    疏忽
  • 例句
    因为他玩职守,所以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2.
表示情况变化迅速,出人意料。
  • 例词
    忽高忽低
    忽快忽慢
  • 例句
    空中的风筝低,不一会儿就没了踪影。
3.
市制长度、重量计量单位,10忽等于1丝。
详细释义
1.
忽略;不经心。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书·周官》
陛下幸察愚臣之忽。
《韩非子·存韩》
往者不可可追,以臣微而忽其奏。
·陈子昂·《谏用刑书》
昔者唐、宋、明之既宅京也,其京及其通都大邑,必有籍,世者多忽而不察。
·龚自珍·《京师乐籍说》
2.
轻视;怠慢。
先王之所以吾三人者,道之存故也;而今忽之,是忘道也。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君侯不以富之,寒而忽之。
·李白·《与韩荆州书》
荷君见顾,不以外夷忽。今疾,不起,番人重土,脱殁,君能始之否?
·王谠·《唐语林·德行》
3.
乱。
予欲六律五八音,在治忽。
《书·益稷》
4.
灭亡;湮没。
是伐是肆,是是忽。
《诗·大雅·皇矣》
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
《大戴礼记·武王践阼》
百年故,一旦忽焉。
·黄宗羲·《硕肤孙公墓志铭》
5.
恍惚;不明貌。
忽兮其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
《荀子·赋》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
《楚辞·九歌·国殇》
6.
迅速。
罪人,其亡也忽焉。
《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奔走以先兮,及前王之踵武。
《楚辞·离骚》
今目,一过则已,忽亡去,何故之?
·王充·《论衡·四讳》
7.
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
度之所起,起忽,欲知其忽,丝为忽。十忽,十丝为一毫,十毫,十厘为一分。
《孙子算经》卷上
更相治,不容翲忽。
《史记·太史公自序》
故自忽、、毫、、黍、絫、各定一。忽万为分,丝则千,毫百,厘则十,以十倍倍之,则为
《宋史·律历志一》
8.
同“”。
簿即手版,今之忽。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
9.
象声词。
忽忽忽似神仙佩琚,飕飕飕似列子登路。
·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
车上的火焰卷呀卷呀,打着铁板,忽忽忽忽,好像飞机又来了一样。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10.
副词。
突然;忽然。
凉风忽至,草木成
《列子·汤问》
苏于十二月二十六日遣子二郎守晒谷于室前中,二郎年十余岁,忽不,家人呼不可得。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白日鬼缚儿》
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来袭击我的心。
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他对于这位女士,忽爱,忽恨,忽怕,不知变换了几多次的感想。
茅盾·《动摇》九
或;倘或。
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屎中见麸金片。
·刘恂·《岭表录异》卷中
在后前,乃曰:“阿舅何云人作辄杀之?人忽言阿舅作当复云何?”
晁载之《续谈助》卷四引南朝梁殷芸《小说》
11.
作形容词的词尾。表状态。
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天,故坦恬忽。
·王充·《论衡·命禄》
今夫妻死者,寂寞无声,更嫁娶者,平忽无祸知之也。
又《论死》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忽然
  • 忽略
  • 忽地
  • 忽视
  • 忽律
  • 忽悠
三字词
  • 晕忽忽
  • 忽喇喇
  • 忽悠悠
  • 一忽儿
  • 忽雷驳
  • 辣忽忽
四字词
  • 玩忽职守
  • 疏忽大意
  • 忽冷忽热
  • 倏忽之间
  • 倏来忽往
  • 忽隐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