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èi
常用释义
1.
在山地或不平的路上行走。
  • 例词
    跋山涉水
2.
一种文体,放在文章、书籍等后面,内容多为评介、说明、考释之类。
  • 例词
    跋文
    跋语
    题跋
    序跋
详细释义
1.
跌倒。
跋,蹎也。
《说文·足部》
2.
火炬或烛燃尽残余的部分。
借指柱根。
跋。
《礼记·曲礼上》
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陆游·《自勉》诗
夜庭一霎聊供笑,坐客休将见跋猜。
·吴宽·《火花》诗
柴益喜,烛尽见跋,遂止宿焉。
·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
金楹列,玉舄承跋。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
3.
谓烛燃尽。
羽扇清流,华觞红烛
·陆游·《送叶尚书》诗
阑烛跋,漏寒起,多少雄心退!
·郑燮·《青玉案·宦况》词
我笑道:“只恐狗尾了。”着已是酒残烛跋。
《冷眼观》第二回
4.
跋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记述之类。
墨本州一佛寺中,札甚草草,予过陕,曾一之。跋多盈巨矣。
·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
李生甫先生跋氏抱堂所校《法言》云:“冷淡生活,胜于征舞多矣。”叹为至言。
·叶名沣·《桥西杂记·藏书求善本》
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书前写序、写小引、写前记,书后写后记、写附记、写跋。
巴金·《探索集·灌输和宣传》
5.
评说;评论。
一枕,千载风云过英俊跋。
·曾瑞·《端正好·自序》套曲
个冻骑驴野店溪,你自跋,那清高,那粗豪。
·薛昂夫·《蟾宫曲·雪》曲
6.
踩;踏。
狼跋其胡,载踬其尾。
《诗·豳风·狼跋》
时车田跋小鲫鱼大小有。
·褚人·《坚瓠六集·田家乐》
7.
跋涉。
宝马光,双驰照路旁。
·司空图·《乐府》诗
在行军当中,我们不时总看见他急驰着从行列侧面飞奔过去,或者挟着黑皮大氅,和同志们交谈着,一面不知疲倦地跋着山道。
沙汀·《记贺龙》十
8.
倒翻;翻转。
拖苍豨,跋犀,蹶浮糜。
《汉书·扬雄传上》
强梁者亡,掘强者折,大健者跋,大利者缺。
马总《意林》卷五引晋杨泉《太元经》
转谓之跋。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今古方言大略》
9.
用脚拨。
𫏆两儿弃
《汉书·夏侯婴传》
10.
用同“”。洒,散。
武都故道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树疮合。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疲士一人,足,不能去,卧下。鬼相言曰:“乎?”其一曰:“足为劳矣。”又曰:“秦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子何如?”乃默言。卧者以告,令士皆赤衣,所斫,以灰跋;树断,化牛,入水,故秦立祠。
《水经注·渭水一》引三国魏曹丕《列异传》
11.
跋扈;暴横。
初,将军利等皆怙跋攘袂,或指陈说神通愧屈,乃曰:“陛下至不私其,吾可妄邪!”
《新唐书·房玄龄传》
12.
通“”。
超越。参见“跋越”。
举;尽。参见“跋朝”“跋隊斬”。
迅疾。参见“跋來報往”。
摆脱、排除。参见“跋滯”。
13.
姓。五代有跋異。见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人物·妙品》。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跋”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犮”
全部
二字词
  • 题跋
  • 跋扈
  • 拓跋
  • 跋文
  • 跋涉
  • 跋剌
三字词
  • 跋队斩
  • 跋步床
  • 跋提河
  • 跋勒国
  • 贺跋支
  • 跋弗倒
四字词
  • 飞扬跋扈
  • 跋山涉水
  • 专横跋扈
  • 长途跋涉
  • 跋前踬后
  • 跋前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