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用熔化的金属堵塞(空隙)。
  • 例词
    锢漏
2.
禁闭起来不许跟外界接触。
  • 例词
    党锢
    禁锢
详细释义
1.
用金属熔液填塞空隙。
泛指补塞。
参见“錮南山”。
塞也。
《说文·金部》
釜隙也。
·杨慎·《艺林伐山·略记字义》
仍以厚纸锢罅乃佳。
·陆游·《斋居纪事》
2.
禁止参加政治活动或出任官职。
亦指禁止发行、出版。
会于商任,锢栾氏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使不得宦吏。
《后汉书·桓谭传》
起……因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身不忘人,以解帝人意。
《新唐书·王起传》
意伯世延犯重辟,废为庶人,原籍。
《明史·孙居相传》
虽发行未匝,而见锢于清政府,然湖南人自此昭
梁启超·《湘报序》
后来知道梁教授虽居北地,实是南人,以及靖华的小说想在南边出版,也曾被锢多日,就又明白我的决论其实是不确的了。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3.
监禁;关押。
董卓以是收烈付郿之。
《后汉书·崔传》
中。
《宋史·种世衡传》
获贼之月
·焦循·《忆书》二
4.
封闭;关闭。
参见“錮藏”。
不足其性,礼乐不足其情。
·王安石·《太古》
宅何久
·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
5.
束缚;闭塞。
人,难于自知如此。
·陆九渊·《与胡季随书》之二
以取士而士,未有甚今日者也。
·黄宗羲·《蒋万为墓志铭》
自作明耳目官污吏遍中
柳亚子·《咏史》之二
6.
专有;独占。
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
《汉书·货殖传论》
救敝者莫若德,方之臣宜先退,死权锢禄,吾敢哉!
《新唐书·李芃传》
7.
通“”。
坚固。
环锢
《墨子·备城门》
文臣𫐖结不可拔。
·毛奇龄·《后鉴录·刘超》
顽固。
且今世之士大夫,其所以顽锢者,由于量之庳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坚定;坚决。
七曰欲其心,必厚之。
《六韬·武韬》
延熹元年二月十九日,拜郎中,非其好也,锢辞
《隶释·汉郎中郑固碑》
8.
通“”。经久难治愈的。引申为长期养成不易克服的。
参见“錮病”、“錮疾”。
而治己病,非刻期之可起。
·鹿善继·《再告病疏》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锢”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固”
全部
二字词
  • 禁锢
  • 党锢
  • 蔽锢
  • 顽锢
  • 锢结
  • 锢钥
三字词
  • 锢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