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盖住。
  • 例词
    覆盖
  • 例句
    地球表面有近四分之三的地方被水盖着。
2.
底朝上翻过来;歪倒。
  • 例词
    天翻地覆
    倾覆
  • 例句
    他为这点小事闹得天翻地,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3.
灭亡。
  • 例词
    覆灭
4.
同“”。
返回;回来。
回答。
详细释义
1.
倾出;倒出。
鼎折足,覆公𫗧
《易·鼎》
若有介而戈者鼎三,而三煮覆。
《新唐书·后妃传上·元献杨皇后》
2.
翻倒;翻转。
射之,不中。又注,乘槐本而覆。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路。
《楚辞·九章·思美人》
雅善兮,君且覆手中杯。
·李渔·《怜香伴·婚始》
3.
灭亡;覆灭。
殖有,覆昏暴。
《书·仲虺之诰》
今子以小而欲覆宗,不亦乎?
《左传·哀公八年》
相持月粮尽矢竭,九月我覆焉。
·魏源·《圣武记》卷五
4.
覆盖;遮蔽。
亦指被掩盖的事物或隐微的义旨。
帝令燕往之,隘,二女而争之,覆以玉筐。
《吕氏春秋·音初》
被,英嫌其,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
《晋书·列女传·羊耽妻辛氏》
翠木交檐,夜天如水碧恬恬。
·王安石·《禁直》诗
舍上鸦鹊群集,以翼覆漏
·蒲松龄·《聊斋志异·阳武侯》
本由老,以儒道之形式有,不欲崇奉以……而老子其覆也。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每授文一篇,评语百言,务发其覆而已。
林纾·《百大家评选韩文菁华录序》
5.
保护;庇护。
参见“覆護”。
故周《“教之之,之食之”,皆所以导养之求利者也。
《魏书·甄琛传》
6.
广施;遍及。
既竭心思焉,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孟子·离娄上》
不思而得,不而成,之心胸之而功覆天下也。
·荀悦·《申鉴·政体》
王者之,覆之以光而恤其死之戚,所以本人教天下也。
·曾巩·《皇伯宗谔赠太尉韩王制》
7.
伏击;袭击。
夏四月,滕文公卒。子罕伐宋,宋将𬬺败诸汋陵。退舍夫渠,不儆。人覆之,败诸汋陵。
《左传·成公十六年》
兽骇者,覆也。
《孙子·行军》
常令有备敌覆我。
《吴子·治兵》
结队徐行,持重自固,使不能覆我。
·魏源·《圣武记》卷六
8.
埋伏。
亦指伏兵。
楚人坐其北而覆山下,大之。
《左传·桓公十二年》
至任,之制……乃夜密遣分部覆要路,有犯禁者,捉送州,宣告斩决
《北史·酷吏传·李洪之》
叔曰:“吴乘我我不能也,必易我而不戒。子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
《左传·襄公十三年》
9.
审察;查核。
覆之而角至,之句弓。
《周礼·考工记·弓人》
是宣索窦参没官器,覆其刻,皆如上清言。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
里养着一个风水,外面又相了多少水。这风着一地,叫那些覆。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10.
审理;审问。
廷使者即复来覆我,我死。
《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
司刑太常伯。每覆大,必歔欷累
《新唐书·刘祥道传》
11.
反;相反。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之。
《诗·小雅·瞻卬》
君王年即耆邪?明既衰邪?何貌之若此而覆之好也。
·王符·《潜夫论·潜叹》
是覆劾延年内罪人,法至死。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12.
回报;答复。
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市之租皆自用士,赏赐外,不中覆也。
《汉书·冯唐传》
老覆:“恩王,止有两个在敝寺。”
《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生曰:“是阿信誓物。借口相覆: 小生不忘金也。”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
13.
重复。
亦以宠灵文武,昆,覆以懿身而有颛辞也!
《后汉书·班固传下》
方面,覆量高低近,算家之“軎”
·沈括·《梦溪笔谈·技艺》
14.
指家畜雄性架在雌性上交配。
则准常。以,所生者,形容大,弥复胜马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
15.
通“”。固执;乖戾。
弥残苟而解舍,下愈覆而不听从
《管子·五辅》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颠覆
  • 覆盖
  • 覆亡
  • 倾覆
  • 覆没
  • 覆灭
三字词
  • 覆盆子
  • 覆盖面
  • 覆盖率
  • 覆酱瓿
  • 覆盎门
  • 覆酒瓮
四字词
  • 重蹈覆辙
  • 覆水难收
  • 翻来覆去
  • 全军覆没
  • 翻天覆地
  • 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