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礼节;仪式,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
  • 例词
    仪程
    礼仪
    司仪
2.
指人的外表。
  • 例词
    仪表堂堂
    仪容
    仪态
    威仪
  • 例句
    主持人身着一条款式大方的连衣裙,态端庄地走上台来。
3.
礼物。
  • 例词
    贺仪
    谢仪
4.
作为衡量标准的较精密的器具,用于科学实验、测量等。
  • 例词
    地动仪
    地球仪
    仪器
  • 例句
    这家工厂专门生产实验室用的精密器。
5.
倾心;向往。
  • 例词
    心仪已久
6.
姓。
详细释义
1.
容止仪表。
令色,小心翼翼。
《诗·大雅·民》
姿溢,体闲
《文选·曹植〈洛神赋〉》
得家,九子一母,婉婉有,柔静以和。
·韩愈·《河南卢氏墓志铭》
2.
仪式;礼节。
也,不可谓礼所以守其,行其政令,失其民者也。
《左传·昭公五年》
振盛仪于归阙,告休绩于登封。
·崔致远·《请巡幸江淮表》
,武。一以明制度,示等威;一以慎出入,危疑也。
《宋史·仪卫志一》
于礼乐,又往往有其而不知,有其器而不知名其物。
·汪琬·《王敬哉先生集序》
开会如仪,通过了好些议程。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五
3.
礼制;法规。
夏之,同服同夷戎狄之,同服不同制。
《荀子·正论》
通起枹鼓之,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得也。
·扬雄·《解嘲》
〔僧惟恭〕不拘僧,好酒多是非,为众僧所
·段成式·《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
家推本汉仪,立郡用唐制,就佛老之祠。
·苏轼·《奏告永裕陵祝文》
挂当时黑帩刀
·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之六
4.
仪物;用于礼仪的器物。
石、瓴甓、髹丹、墁之物,像幡盖、函度、磬之时给
·赵孟𫖯·《敕建大兴寺碑奉懿旨撰》
荒山野冢,非有石麟、辟邪、翁仲之也,非有墓田、丙舍之寄也,然百成之倦倦于此,其亦重可感也!
·全祖望·《明太傅张公神道碑》
5.
礼物。
受兹多,永锡难老。
·苏轼·《赐王宗晖生日礼物口宣制》
了尊席,盛仪决不敢收。
·李渔·《凰求凤·心斋》
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自己日作的针线为宝钗生辰之
《红楼梦》第二二回
6.
匹配。
亦谓比配。
髧彼髦,实维,之死矢靡它。
《诗·鄘风·柏舟》
体丽明,辰作
《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7.
弩上的描准部件。
〔弩〕有
《墨子·备高临》
夫一不可以为发,一衣不可以出乎高下,衣必乎寒暑。
《淮南子·齐俗》
即弩之上出者,《笔谈》所“望山”。以仪为准,可弦矢之高下。
于省吾《双剑𰵥诸子新证·墨子四》“有
8.
古代观测日影的表柱,以立木为之。
景正。
《荀子·君道》
9.
仪器。
诏书下太常,令史官融以校天,近。
《后汉书·律历志中》
仪为双环,在三辰内。
·苏颂·《新仪象法要·游仪》
10.
取法;效法。
引申为法,作为准则。
于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上不象天,而下不地。
《国语·周语下》
仪萧曹之指羡张陈之奇
·葛洪·《抱朴子·臣节》
君娶王氏,为妇为母,内外皆之。
··《逸士陈君墓志铭》
其人黄公度京卿其不耶!
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
不可以世,思不可以民。
《晏子春秋·外篇下一》
〔皇帝〕乃命五求厥元德,以于下。
·柳宗元·《南岳云峰寺和尚碑》
11.
表率;标准;准则。
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之所出;君所以天下大也,君臣上下贵贱焉。
《管子·任法》
买马足力,以白黑为仪,必矣;玉不,以大小为仪,必矣;士不才,而以贵势为仪伊尹管仲不臣矣。
《艺文类聚》卷五三引《尸子》
言之善者在所日,行之善者在所能。故君上者民之也,有司政者民之表也。
《孔子家语·入官》
闺门贞淑之,而能督孩稚,家均。
·戴表元·《祭徐母吴氏夫人文》
12.
拟想;推测;忖度。
之于民,而度之于生。
《国语·周语下》
公曰:“吾未能知人,未能取人。”子曰:“君何不才!”公曰:“可明乎?”子曰:“可以表。”
《大戴礼记·四代》
公卿更立皇后,皆心将军女。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生某〕独笼烛行僻中,相去一矢地外,有衣女子行其前,相略甚美,心之: 曷追及一睹容?
·和邦额·《夜谭随录·某诸生》
13.
古天子四辅之一。
〔古者〕天子必有四,前仪后丞,左右弼。
《尚书大传》卷二
14.
适宜。
》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礼记·大学》
《由》,物之生,各得其也。
《文选·束〈补亡诗序〉》之六
君子之物也,左之右之,之。
·戴震·《序剑》
15.
人民;百姓。
梨仪,泣涕漉。
《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
16.
来。
惟德天,神物兮。
南朝 宋·颜延之·《赭白马赋》
后,大子也,生于中。生之日,有黑凤仪前大黑石上。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
翩翩凰翎,终当仪九天。
·刘诜·《送范主一宪郎》诗
年巡海内,夙夜亮天工,允其中,瑞应仪
·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一出
17.
通“”。参见“儀皇”、“儀景”。
18.
姓。汉有仪长孺。见《后汉书·马援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仪”字右部件相同,均为“义”
全部
二字词
  • 礼仪
  • 仪表
  • 仪态
  • 凤仪
  • 仪轨
  • 赙仪
三字词
  • 仪式感
  • 浑天仪
  • 殡仪馆
  • 陀螺仪
  • 投影仪
  • 地动仪
四字词
  • 仪表堂堂
  • 仪态万千
  • 仪态万方
  • 有凤来仪
  • 凤凰来仪
  • 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