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
靖
常用释义
1.
形
(社会)安定。
例词
平靖
宁靖
例句
这位将军带领着军队平
靖
了这次叛乱。
他从小就想当个能够保卫祖国一方宁
靖
的战士。
2.
动
使(秩序)安定;平定(动乱)。
例词
靖边
靖乱
例句
这位大将军
靖
乱有功,皇帝给其加官进爵。
3.
名
姓。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安定。
同出九人,唯重耳在,
离
外之患,而
晋国
不靖,二也。
注
《国语·晋语四》
六府孔修,九有斯靖。
晋
·
应贞
·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取道河北,征途不靖。
清
·
《秋灯录·云娘》
地方不靖,军食不充。
徐特立
·
《关于武装农民问题》
2.
使安定;平定。
1
引申为平息;止息。
仪
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诗·周颂·我将》
臣躬禀睿旨,即取最不逞者,
斩数
十人,
枭
首通衢,以靖
群众
。
宋
·
李纲
·
《辞免知枢密院事札子》
中山先生于鱼日乘兵舰归粤,整军经武,以靖国难。
廖仲恺
·
《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经国函》
考
讯
其阜以出,
则
怨靖。
注
《国语·晋语六》
烽烟未靖,家信
难
通,不
觉
又是仲春
时
候。
清
·
孔尚任
·
《桃花扇·听稗》
3.
谋虑;谋议。
则
惟汝
众
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注
《书·盘庚上》
潜
服膺以永靖兮,
绵
日月而不衰。
注
《文选·张衡〈思玄赋〉》
靖
怀众
弊,宜事改
张
。
《陈书·宣帝纪》
4.
使和睦;协调。
于缉
熙,
袒
厥心,肆其靖之。
注
《国语·周语下》
5.
谦恭貌。
1
参见“靖恭”。
士
处
靖,敬老
与贵
,交不失
礼
。
注
《管子·大匡》
6.
细小貌。参见“
靖人
”。
7.
治理。
俾予靖之,
后
予
极
焉。
注
《诗·小雅·菀柳》
若不靖
于
本而
务
救
于
末,
则
救之所
为
乃
祸
之所起也。
唐
·
陆贽
·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
8.
树立;确立。参见“
靖志
”。
9.
通“
静
”。
1
安静。
靖以待命
犹
可,
动
必
忧
。
注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宝为
人清
简
少言,
颇谙旧
事,位
历师
傅,守靖
谦
恭,以此
为
人所敬。
《北史·楼宝传》
2
清静。
建
当
立有以靖
为
宗,以
时为宝
,以政
为仪
,和
则
能久。
注
《管子·白心》
为
政清靖,不言而化。
《北史·袁聿修传》
3
道家修炼之处。
勿令小
儿辈
逼
坛
靖,靖中有真
经
。
南朝·梁
·
陶弘景
·
《冥通记》卷一
靖即静。
坛与
静,皆道家奉
经
修事之
处
。
清
·
黄生
·
《义府·冥通记》
10.
通“
旌
”。
1
表彰。
不靖其能,其
谁从
之?
鲁
叔
孙
豹可
谓
能矣,
请
免之,以靖能者。
注
《左传·昭公元年》
2
犹标识。亦谓树立标记。
封比干之墓,靖箕子之宫,表商容之
闾
。
注
《吕氏春秋·慎大》
真君入海昏,
经
行之
处
,皆留
坛
靖,凡有六
处
。
注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11.
姓。金有靖安民。见《金史》本传。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靖”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青”
全部
凊
倩
请
情
猜
婧
清
腈
晴
睛
碃
锖
蜻
精
鲭
鼱
啨
埥
崝
掅
棈
皘
綪
聙
請
輤
錆
靕
鯖
鶄
二字词
嘉靖
靖难
靖康
绥靖
靖节
宁靖
三字词
靖郭君
忠靖冠
靖长官
靖节琴
忠靖衣
靖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