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止
常用释义
1.
动
停止,不再前行。
近义
停
例词
止步不前
血流不止
止境
例句
老师刚走进教室,屋里说话的声音立刻停
止
了。
2.
动
使停住;拦阻。
例词
望梅止渴
止血
制止
禁止
3.
动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
反义
起
4.
副
只;仅。
例词
止此一家
详细释义
简
繁
1.
足;脚。后通作“趾”。
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
东
,皆有枕,北止。
注
《仪礼·士昏礼》
当斩
左止者,笞五百。
注
《汉书·刑法志》
忽
闻
溪
边
林中
响
甚,往看之,乃
无
止蜥蜴。
《朱子语类》卷三
2.
栖息。多用于鸟类。
交交黄
鸟
,止于棘。
《诗·秦风·黄鸟》
有
鸟
止
于
南方之阜,其三年不
动
,
将
以定志意也。
《吕氏春秋·重言》
长
安又
谣
曰:“
凤
凰
凤
凰止阿房。”
《晋书·苻坚载记下》
3.
居住。
1
亦指住所。
邦畿千里,
维
民所止。
注
《诗·商颂·玄鸟》
悠悠君行
迈
,𠙦𠙦妾
独
止。
晋
·
陆云
·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
泉州
岁
凶,君
筑
室,止
穷
民。
宋
·
曾巩
·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某到此,以敝止未完固,少留以葺。
宋
·
欧阳修
·
《与薛少卿书》
4.
至;到。
鲁
侯戾止,言
观
其
旗
。
注
《诗·鲁颂·泮水》
俊雄英豪,
辐
至蜂止。
汉
·
严遵
·
《道德指归论·万物之奥》
5.
停止;终止。
1
亦谓使停止。参见“止雨”。
山下有
险
,
险
而止。
《易·蒙》
吾
见
子,
于
此止矣!
《国语·吴语》
大臣之
节
,不可
则
止。
晋
·
羊祜
·
《让开府表》
雨浪浪其不止。
唐
·
韩愈
·
《别知赋》
袁圆大笑,小柱儿站在门口也哈哈不止。
曹禺
·
《北京人》第一幕
6.
挽留;收留。
止子路宿,
杀鸡为
黍而食之。
《论语·微子》
时陈
蕃
为
光禄
勋
,滂
执
公
仪诣
蕃,蕃不止之,滂
怀
恨,投版
弃
官而去。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
其
灵
丘
罗
思祖宗
门
豪溢,家
处
隘
险
,多止亡命,
与
之
为
劫。
《魏书·酷吏传·张赦提》
7.
扣留。
丕
郑
如秦
谢缓赂
,乃
谓
穆公曰:“君厚
问
以召吕甥、
郄称
、冀芮而止之。”
注
《国语·晋语三》
今
齐
王使李
终
之勺(
赵
),怒
于
勺(
赵
)之止臣也。
《战国纵横家书·苏秦使韩山献书燕王章》
8.
俘获。
使叔
孙
豹悉
帅
敝
赋
……
与
邯
郸胜击齐
之左,掎止晏
莱
焉。
注
《国语·鲁语下》
〔鹿
纾
〕
为综
(
萧综
)
军
主程兵
润
所止。
《魏书·鹿
纾
传》
三
军
散走,之才退至吕梁,
桥断
路
绝
,遂
为
魏
统军
石茂
孙
所止。
《北齐书·徐之才传》
9.
等待。
故
丧
事
虽
遽不陵
节
,吉事
虽
止不怠。
注
《礼记·檀弓上》
子姑止之。
注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苻
坚
〕乃
谓将
士曰:“今危困,
计无
所
设
,卿等可去,吾
将
止死。”
《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二年》
10.
阻止;制止。
孟
尝
君
将
入秦,止者千
数
而弗
听
。
《战国策·齐策三》
臣
尝
有罪,
窃计
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襟
带
要害,以止吴人之西。
晋
·
陆机
·
《辩亡论下》
〔
满
少卿〕又恐怕外
边
有人知
觉
,
连
忙止他道:“多是我的不是。你而今不必啼哭,管
还
你好
处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她还要说下去,可是母亲止住了她。
巴金
·
《家》五
11.
减省。
若
谷
不足,
则
止
余法
用;有
余
,
则
藏之,以待凶而
颁
之。
注
《周礼·地官·仓人》
12.
人的仪态举止。
淑慎
尔
止,不愆于
仪
。
注
《诗·大雅·抑》
令
仪
令色,
爱
以
资
始。塞
渊
其心,淑慎其止。
汉
·
蔡邕
·
《济北相崔君夫人诔》
13.
尽头;止境。
刻
诗
其碑,
为
示
无
止。
唐
·
韩愈
·
《曹成王碑》
使遇
宽韵
而愈加思索,
则
他日造
诣
,未
见
其止也。
明
·
谢榛
·
《四溟诗话》卷四
14.
椎名。用以击柷止乐。
1
参见“止戞”。
所以鼓柷
谓
之止。
注
《尔雅·释乐》
15.
梵文“奢摩他”之意译。
二
门
三
点
,有二
种释
: 先
释
二
门
,止、
观
是;乃
释
三
点
,空、假、中是。
清
·
龚自珍
·
《释二门三点同异》
16.
仅;只。
仁
义
,先王之蘧
庐
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
处
。
《庄子·天运》
不求千
涧
水,止要
两
株松。
五代
·
大愚
·
《乞荆浩画》诗
九秋黄
叶
五更
烟
,止
应
摇落
尽
,不必
问当
年。
清
·
纳兰性德
·
《临江仙·卢龙大树》词
但那些书上,至多就止记着“愚民政策”和“愚君政策”全都不成功。
鲁迅
·
《华盖集续编·谈皇帝》
17.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确定语气。
亦既
见
止,亦既
觏
止,我心
则
降。
注
《诗·召南·草虫》
于
皇仁考,淡焉虚止。
晋
·
陶潜
·
《命子》诗
潭人
来
止,相
语
而喜:“我知
视
成,
无
豫
经
始。”
宋
·
王安石
·
《潭州新学》诗
18.
地基。后作阯、址。
岰
间
有
颓
垣
遗构
,
为
玉峰寺
废
止。
注
明
·
徐弘祖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
19.
通“
職
”。职分;职事。
匪其止共,
维
王之邛。
注
《诗·小雅·巧言》
20.
通“
沚
”。水中小块陆地。
湜湜其止。
注
《说文·水部》“湜”字下引《诗》
21.
通“
豸
”。
1
见《诸子平议·庄子一》。
灾
及草木,
祸
及止
虫
。
注
《庄子·在宥》
22.
姓。见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静止
废止
终止
停止
何止
截止
三字词
无止境
休止符
无休止
取进止
没行止
叹观止
四字词
适可而止
饮鸩止渴
望梅止渴
戛然而止
浅尝辄止
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