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òu
còu
常用释义
1.
家族,同一血统的几代构成的群体,一般包括若干家庭。
  • 例词
    同族
    宗族
  • 例句
    他俩虽是同,但关系并不亲密。
2.
灭族,一人犯罪而把整个家族的人杀死。古代一种酷刑。
3.
种族;民族。
  • 例句
    我们要为民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4.
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人或事物。
详细释义
1.
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的统称。
克明俊德,以九族。
《书·尧典》
客徒欲朱丹吾,不知一跌赤吾之族也。
·扬雄·《解嘲》
昔年苦逆南奔。
·元结·《与瀼溪邻里》诗
抬头,却是淮南族中一哥哥。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牛孟两家都是大族,婚姻关系世代不断。
赵树理·《孟祥英翻身》
2.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亦指官族,世官。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于众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姓,胙之土而命之氏;侯以字为谥,因以族;官有世功,有官族,邑亦如之。”
《左传·隐公八年》
人有曾子同名族者而人。
《战国策·秦策二》
府,见钟仪……其族,曰:“泠人也。”
《左传·成公九年》
3.
古代一种地方基层组织,以百家为一族。
令五家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
《周礼·地官·大司徒》
其次比、、族、,亦皆卒、、旅之也。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4.
民族。如: 汉族,回族。
5.
品类;种类。
帝曰: 吁,哉!方命圮族。
《书·尧典》
方平,有良。《神本草》曰:“地有固活、女芸、紫菀之族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
士大夫之族,曰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韩愈·《师说》
蕙本之族,依然臭味同。
·苏轼·《题杨次公蕙》诗
6.
众多。
有形之,大必起小;行久之物,族必起少。
《韩非子·喻老》
7.
丛集;聚集。
木族生灌。
《尔雅·释木》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庄子·在宥》
吴王乃波伍相,西施。珠翠族,居玉堂而洞;笙簧出,登席以逶迤。
·黄滔·《馆娃宫赋》
风猎猎兮成音,昼阴
·宋濂·《著存轩辞》
按粤番船通,洋商初盛,珠贝瑰货西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
8.
筋骨聚结处。
每至族,吾难为,怵然戒。
《庄子·养生主》
9.
灭族。古代一人犯罪,刑及亲族的刑罚。
罪人以族,官人以世。
《书·泰誓上》
,灌夫罪至族,事日急,公莫敢明言上。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公乃从数卒,乘肩出迎,之曰:“女曹毋反,反天子移六至,族女矣。”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平军民变》
史氏曰: 夫人妻子,闭门,何?——即,亦何由族哉?狐之亦巧矣。
·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
10.
诛灭;诛杀。
灭国亦曰族。
《正字通·方部》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性嗜兵所向,族其强老弱,财宝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六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满族
  • 水族
  • 苗族
  • 贵族
  • 民族
  • 畲族
三字词
  • 傈僳族
  • 上班族
  • 仡佬族
  • 朝鲜族
  • 月光族
  • 仫佬族
四字词
  • 名门望族
  • 株连九族
  • 簪缨世族
  • 聚族而居
  • 簪缨之族
  • 名门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