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所持的一种尖顶的长条形玉器。
  • 例句
    古代的玉是一种重要的礼器。
2.
古代测量日影的器具。
  • 例词
    圭表
    圭臬
  • 例句
    这位科学家的理论被业界奉为臬。
    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古代的表。
3.
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
4.
姓。
详细释义
1.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易·益》
所以朝天子,圭与缫皆九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博三寸。
《仪礼·聘礼》
侯以圭为贽。圭者玉也,薄而不,廉而不,有瑕中,必见于外,故侯以玉为贽
·刘向·《说苑·修文》
古者安平用璧,事用圭,成功用璋,戎用珩。
·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
2.
清洁;洁净。
亦指鲜明。
而哀
《仪礼·士虞礼》
伏以祠宇毁附之,丹青之,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
3.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叫圭表。石座上的横尺叫圭,南北两端的标杆叫表,用以测量日影长短。参见“圭影”、“圭表”。
4.
古代容量单位。
参见“圭撮”。
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一圭,十圭一撮。
《孙子算经》卷上
陛下不得高昌圭粒咫帛助中国费
《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
量之所起圭,四圭撮,十撮勺,十勺合,十合升,十升斗,五斗曰斛,二斛曰石。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5.
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
量有重。
《后汉书·律历志上》
6.
墨形似圭,故称墨一锭为一圭。
余用墨,每一二不能一圭。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引宋李格非《破墨癖说》云
7.
姓。三国魏有圭泰。见《三国志·魏志·司马岐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圭”字下部件相同,均为“土”
全部
二字词
  • 圭臬
  • 白圭
  • 圭表
  • 玉圭
  • 圭角
  • 信圭
三字词
  • 刀圭药
  • 丽圭襂
  • 尺二圭
四字词
  • 奉为圭臬
  • 筚门圭窦
  • 白圭之玷
  • 不露圭角
  • 如圭如璋
  • 不见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