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哺乳动物,体细长,四肢短,尾毛粗长而蓬松。有紫貂、石貂、水貂、黄喉貂等,属国家保护动物。多生活在寒冷地区。
详细释义
1.
哺乳动物。形似鼬,身体细长,四肢短,尾粗,毛长,呈黄色或紫黑色。其毛皮极珍贵,可制衣裘,御寒性能极好。
李兑送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
《战国策·赵策一》
一貂之皮,方不盈尺,六十貂,成一裘。
·宋应星·《天工开物·裘》
貂,亦称貂鼠,大如,尾粗,毛,色黄或紫黑。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貂》
2.
指貂皮。
亦指貂皮制成的衣裘。
美人我貂褕,何以之明月珠。
·张衡·《四愁诗》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
·孙光宪·《酒泉子》词之一
解下貂回脖,露出蝤雪不如。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
里闭门殊不,故貂胜无衣。
·陆游·《泛舟》诗
3.
指貂尾,古代多用作帝王贵近之臣的冠饰。
亦借指侍中、常侍等官。
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珰左貂。光武以任宦者,右貂金
·应劭·《汉官仪》卷上
旧业,七貂。
·左思·《咏史》之二
〔散常侍〕皆金、珥貂,左散骑与侍中左貂,右散骑与右貂。
《新唐书·百官志二》
大司戎皆插侍中貂。
·杜甫·《诸将》诗之四
上欲领选令褚,以戢重,欲加常侍。曰:“……旨每以冕不宜多,臣既已左珥,若加戢,八座便有三貂。”
《南齐书·何戢传》
藻,常侍之子,涓之叔父,世有科名。小貂文采不高,酷名第,已十五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
4.
姓。《战国策·齐策六》有貂勃。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貂”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召”
全部
𬬿
与“貂”字左部件相同,均为“豸”
全部
二字词
  • 貂蝉
  • 水貂
  • 紫貂
  • 貂熊
  • 貂皮
  • 金貂
三字词
  • 貂蝉冠
  • 貂裘敝
  • 七叶貂
  • 貂不足
  • 金貂换
  • 貂裘弊
四字词
  • 狗尾续貂
  • 金貂换酒
  • 貂裘换酒
  • 貂狗相属
  • 狗续金貂
  • 狗续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