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o
yáo
dào
常用释义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质地较瓷器松软,有吸水性。
  • 例词
    陶瓷
    陶罐
    陶器
    陶土
    陶俑
  • 例句
    这个瓷花瓶展示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2.
制造陶器。
  • 例词
    陶冶
3.
比喻教育培养
  • 例词
    熏陶
4.
快乐;喜悦。
  • 例词
    乐陶陶
    陶然
    陶醉
  • 例句
    演奏者的琴音悠扬婉转,让人醉其中。
5.
姓。
详细释义
1.
两重的山丘。
陶,再成丘也,在济阴
《说文·部》
2.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礼记·郊特性》
器以用功。玉不鼎,陶不柱。
·米芾·《砚史·用品》
十方成陶者,其中苦重值物,合并众众资之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
制陶是一种专门的工艺,转相传授,因而烧出的陶器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
3.
烧制;烧制陶器。
室之,一人陶,可乎?
《孟子·告子下》
泥壤易消者也,而陶之瓦,则与仪齐其久焉。
·葛洪·《抱朴子·至理》
瓦可陶,步近木易取。
·陆游·《小葺村居》诗
孔之,先为湾坯以陶之,既成而甃用之。
·魏源·《城守篇·守备上》
4.
烧制陶器的工人。
埴之工陶、旊。
《周礼·考工记序》
昔者之治天下也,埴之在埏也,唯陶之所以金之在𬙎,恣冶之所以
《管子·任法》
民之本在制民,若冶金,陶土也。
《商君书·画策》
5.
陶冶;化育。
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一家,之有道乎?”
《管子·地数》
其源出《小雅》,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幽思。
南朝 梁·钟嵘·《诗品》卷上
妾等幸侍禁,仰陶化育,年之寿,永膺百之祥。
·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帝年节词语制》
爰有静女,长自山家,林泉陶其慧心,峰嶂隔兹尘俗。
鲁迅·《集外集·〈淑姿的信〉序》
6.
塑造。
鸿渐性嗜茶,始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云:“宜茶足利。”
·《大唐传载》
7.
火盛貌。
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
汉书·张衡传》
8.
畅茂;旺盛。
掩青,游青;陶阳气春心。
《文选·枚乘〈七发〉》
9.
喜悦;快乐。
人喜斯陶,陶斯
《礼记·檀弓下》
若果言,共陶暮春
南朝 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之四
命酒樽,酌陶永夕。
·李白·《春归终南山松龙归隐》诗
何必广酒且自陶。
·顾易·《律陶》诗
10.
忧郁;闷闷不乐。
陶乎予心,厚有忸怩。
《书·五子之歌》
详总书体,本在言,言以散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柔以怿怀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李密〕郁郁不得志,五言曰:“金风荡,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寸心。”
《旧唐书·李密传》
《孟》“陶,思君”。陶者穴以熄,火气郁于内,然,以比人思,则气不得伸。
·黄生·《义府·郁陶》
11.
方言。指秘而不宣的事;内情。
吕祥道:“你京另娶不另娶,可是累我腿哩,怕我泄了陶,使人住我,我的衣裳都不了!”
《醒世姻缘传》第八六回
12.
广大貌。参见“陶陶”。
13.
醉貌。参见“陶陶”。
14.
变易。参见“陶易”。
15.
消解;排遣。参见“陶洩”。
16.
羽毛或毛绒所制之衣。
雨雪,王皮冠,秦陶,翠被,豹舄,鞭以出。
《左传·昭公十二年》
17.
通“”。掏挖。
古公父,陶陶穴,未有家室。
《诗·大雅·
尽门前土,屋上片瓦。十指不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诗
18.
通“”。虚妄。参见“陶誕”。
19.
姓。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陶”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匋”
全部
𫘦
二字词
  • 陶土
  • 陶瓷
  • 陶冶
  • 陶醉
  • 熏陶
  • 皋陶
三字词
  • 乐陶陶
  • 陶朱公
  • 陶然亭
  • 陶唐氏
  • 陶彭泽
  • 蒲陶酒
四字词
  • 自我陶醉
  • 乐乐陶陶
  • 富埒陶白
  • 陶然自得
  • 陶陶兀兀
  • 耕稼陶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