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
chóng
tóng
常用释义
1.
分量大。
  • 反义
  • 例词
    沉重
    笨重
  • 例句
    这块石头很,需要好几个人一起搬。
2.
分量。
  • 例词
    重量
    净重
    体重
  • 例句
    他的体相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3.
重要。
  • 例词
    军事重地
    塞外重镇
    重任
4.
认为重要。
  • 例词
    尊重
    器重
    重视
  • 例句
    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深受领导的器
5.
程度深。
  • 例词
    情深义重
    重病
    重伤
6.
庄重;不轻率。
  • 例词
    老成持重
    隆重
    慎重
    稳重
    郑重
详细释义
1.
重量;分量。
重五斤已上林木,渥水中无过
《墨子·杂守》
之重,人不轻举
·桓宽·《盐铁论·刑德》
其大如拳,一,色如,重亦如之。
·沈括·《梦溪笔谈·神奇》
这种鸡,生来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养大了也不会重逾一斤。
周启范·《宁波的海鲜·妹龄鸡》
2.
分量重。与“”相对。
罪疑惟,功疑惟重。
《书·大禹谟》
,然后知重。
《孟子·梁惠王上》
寒谷梨重,秋林栗更肥。
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
话少,意思是很重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五章
3.
繁重;沉重。
任重道者,不地而息。
《韩诗外传》卷一
他觉得头很重,脸也在发烧。
巴金·《春》十八
4.
重要;紧要。
任人有子曰:“礼与食孰重?”曰:“重。”
《孟子·告子下》
方城、池,南莫重。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部具榜晓谕京城内外大小官民之家,素有家法女子,年十五至十八者,令其父母送来亲阅去睿皇升遐五旬,而遽下此宗祧之重也。
·沈德符·《野获编·宫闱·宪宗废后》
5.
庄重;稳重。
君子不重不威。
《论语·学而》
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
《荀子·议兵》
魁然厚重,者之
·韩愈·《祭窦司业文》
6.
慎重;谨慎。
引申为不轻易;难。
重用兵者强,用兵者弱。
《荀子·议兵》
古人所以重施刑大夫者,殆此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丰〕政慎刑重
《东观汉记·沈丰传》
兵者凶器,者危事,故王重行之也。
·刘肃·《大唐新语·极谏》
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里,乡师之事也。
《管子·立政》
方今田,重百姓。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7.
看重;重视。
引申为珍惜;吝惜。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喑,则吟,怨结于民心,谄谀,善障塞,则国危矣。
《墨子·亲士》
太后之,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史记·酷吏列传》
古人尺璧而重寸已。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直到近,把事越重了。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人,恭敬人,士之廉者多之。至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史记·陈丞相世家》
重其死。
《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
8.
崇尚;推崇。
行,不重
《礼记·缁衣》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白居易·《长恨歌》
承平日,甚重宫。宣和中,晁以道知成州,有,吏部云:“照本官,任已曾住宫,不合再有乞。”遂致仕而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9.
昂贵;价高。
彼物轻则见泄,重则见射。
《管子·乘马数》
桂,
《文选·张协〈杂诗〉》之十
然至今,物日重,盗铸云起,而上所操以衡物之,至不得用。
·顾炎武·《钱法论》
10.
尊;尊贵。
亦指尊敬、敬重。
我未尝闻天之祈福天子也,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贵于天子也。
《墨子·天志下》
沛中豪桀吏令有重客,皆往
《史记·高祖本纪》
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
·杜甫·《哭长孙侍御》诗
重君爱诗书,孜孜不知老。
·范仲淹·《送徐登山人》诗
11.
担当;负责。
亦指重任
,又欲之,以召寇之若何,其重此?
《左传·昭公五年》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之以伐夏救民。
《孟子·万章上》
始公自任以世之重也,人望公亦然。
·王安石·《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
防之重者,不可不随时占候也。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
12.
权力权势
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久者。
《荀子·致士》
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之所以危也。
《商君书·修权》
,宫亡主,董贤据重。
《汉书·王莽传上》
13.
威重;威望。
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史记·汲郑列传》
凡五星所聚宿,其王天下:从岁从荧惑以填以重,太白以兵,辰以法。
《汉书·天文志》
14.
增;加重。
今天或者大警也,而又林父以重楚,其乃久不乎?
《左传·宣公十二年》
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史记·孝文本纪》
一事成空放逐,故人相凄凉
·徐铉·《赠维扬故人》诗
15.
浓厚;浓重。
亦指酣沉
以烈味重酒。
《吕氏春秋·尽数》
露重飞难进易沉。
·骆宾王·《在狱咏蝉》
夕寒山翠重,秋雁行高。
·林逋·《湖楼晚望》诗
江南𫛸,山色朝重。
·苏庠·《菩萨蛮·自宜兴还西冈作》词
昨夜酒多春睡重,莫他。
·程垓·《愁倚栏》词
16.
重浊。
重,膂力人。
《陈书·周铁虎传》
湿重,匀湖面平。
·萨都剌·《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之四
洞子里黑的不透半点缝,气也变重了,喘的怪不顺溜。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五段
17.
犹大。
王右轻蓝田。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尤不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仇隙》
重持久,位高
·白居易·《凶宅》诗
杜善人的秃头冒出汗珠子,人多势重,他害怕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18.
严肃;严明。
丧师全,戮,以重威。
·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风纪则贪
《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19.
辎重。指军中载物之车。
楚重至邲。
《左传·宣公十二年》
孟氏之臣秦堇父重如役。
《左传·襄公十年》
从后与汉军相及,盗后重。
《汉书·陈汤传》
20.
死刑
汉旧断狱报重,常三冬之月,是帝始改用冬初十月而已。
《后汉书·陈宠传》
21.
谓宗法社会嫡长子之大宗继承权。
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
《仪礼·丧服》
四面四,必选择之有功之臣,及死事之重者。
《墨子·号令》
今父有以重予子,子不敢擅他人,人心皆然。
·董仲舒·《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主器之重,归于长子。
·韩愈·《顺宗实录二》
22.
副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
重柔之兵,躁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回之。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五名五恭》
今行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之。
《吕氏春秋·悔过》
李陵既生降,𬯎其家,而又佴之室,重天下笑。
·司马迁·《报任安书》
兹夕起,野思重萧条
·白居易·《渭村雨归》诗
史乃筵招生,以千金列几上,曰:“重大德,以相。”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
23.
音强。参见“重音”、“重讀”。
24.
通“”。乳汁。参见“重酪”。
25.
通“”。
思百,祇自重兮。
《诗·小雅·无将大车》
郇、瑕氏土薄水,其……是乎有沈溺重膇之疾。
《左传·成公六年》
26.
通“”。
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
《左传·僖公十五年》
女(安)以重()之,徐生。
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老子·道经》
地重投之哉兆。
《管子·轻重丁》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重大
  • 庄重
  • 郑重
  • 重心
  • 重量
  • 尊重
三字词
  • 重量级
  • 重工业
  • 起重机
  • 重活儿
  • 重要性
  • 重金属
四字词
  • 任重道远
  • 如释重负
  • 忍辱负重
  • 语重心长
  • 德高望重
  • 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