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向下压;压制。
  • 例词
    抑恶扬善
    抑扬顿挫
    抑强扶弱
    抑制
    压抑
  • 例句
    看到旧友归来,他制不住喜悦,连忙迎了上去。
    他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悲愤,失声痛哭了起来。
2.
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
3.
表示转折,相当于“可是不过”。
4.
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
5.
姓。
详细释义
1.
向下压。
高者抑之,下者之。
《老子》
之抑埴,正之正,倾与
《淮南子·齐俗》
野不加抑而下,不加明而者,封高以也。
·沈括·《岸老堂记》
2.
抑制;阻止。
约纵散横,以抑强秦。
《战国策·秦策一》
遂乘逐秦至函谷,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
求入奉灵榇,藩司抑而未
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忠臣之志抑而不伸,亦可悲夫。
《明史·尹昌隆等传赞》
3.
强迫。
空如禅师者,不知何人也。少慕修道,父母抑婚,以刀割其,乃止。
·张𬸦·《朝野佥载》卷六
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狂疾。
·韩愈·《上张仆射书》
蒙古士科差繁重,而士就戍往者多害人,且官或抑良奴。
《元史·赵世延传》
4.
贬斥。
不肖者抑而之,之,以徒役。
《墨子·尚贤中》
贾谊抑而枚沈,亦可知已。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秪得移荆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
5.
冤屈;冤枉。
邢侯雍子争田,雍子其女以求直。及断狱之日,叔抑邢侯。
《国语·晋语九》
6.
俯。参见“抑首”。
7.
低沉。
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
·蔡邕·《琴赋》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
·韩愈·《宿龙宫滩》诗
天音,地音抑。
《辽史·乐志》
8.
没;死亡。
兵革而分争生,民之抑夭,虐不辜,而刑诛无罪,是生矣。
《淮南子·本经》
9.
违拗。
人不,只得又住了日。
《水浒传》第六二回
10.
似;如。
楚公子甚美,不大夫矣,抑君也。
《国语·鲁语下》
其耳,其目,其口,其腹,四者已,又引其心,安得不!下胡抑抎也。
·贾谊·《新书·匈奴》
11.
犹按。谓加按语。表示意见。
遂在三君之下,元居八俊之上
《世说新语·品藻》
12.
副词。
难道;岂。表示反诘。
抑王甲兵,危士臣,于诸侯,然
《孟子·梁惠王上》
犹又。表示重复;连续。
臣抑古之善者,如良之切,知其受病之而逆其必之期,初不易肥瘠而易其智。
·辛弃疾·《美芹十论·审势》
表示语气。犹或许;或者。
必反,抑斯之谓欤
《晋书·姚泓载记》
13.
连词。
还是。表示选择。
夫子至是邦也,必其政,求之?抑
《论语·学而》
官之命,宜以材耶?抑以姓乎?
·柳宗元·《命官》
买书抑买茶叶,问题非小,一时殊难决定。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如果。表示假设。
侯使叔向告刘献公曰:“抑人不盟,若之何?”
《左传·昭公十三年》
但是;然而。表示转折。
多矣,抑君似鼠。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郑虽无腆,抑曰:“蕞。”而三世其政柄,其用物弘矣,取精多矣。
·王充·《论衡·死伪》
不敢私其大恩,抑不可不之知己。
·韩愈·《送许郢州序》
其所施未能尽当先王之意,抑其大略,可合矣。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所以厚聊酬一夕枕席之,抑有一事相托,幸垂庇也。
·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
即使。表示让步。
以天下之王公莫之好也,而是子好之,以民莫之也,而是子独为之也。抑之者,而是子犹为之。
《韩诗外传》卷五
于是;而且。表示承接。
夫盟,信之要也。晋为盟主,是主信也。若盟而弃鲁侯,信抑矣。
《国语·鲁语下》
然其率多浮,抑有乘恶声,以平日所不以甘心者。
·周密·《齐东野语·南园香山》
14.
助词。用于句首。
抑磬控忌,抑送忌。
《诗·郑风·大叔于田》
抑言山也,言水也,或不山之奥,水之奇。
·戴震·《与方希原书》
15.
通“”。美。
抑若兮,美目兮。
《诗·齐风·猗嗟》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抑”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卬”
全部
二字词
  • 抑郁
  • 抑制
  • 抑止
  • 压抑
  • 抑压
  • 贬抑
四字词
  • 抑扬顿挫
  • 抑强扶弱
  • 扶弱抑强
  • 欲扬先抑
  • 先抑后扬
  • 扬清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