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门前的栅栏;栅栏一类的遮拦物。
2.
将尽。
  • 例词
    夜阑人静
3.
擅自(出入)。
  • 例词
    阑出
    阑入
详细释义
1.
门前栅栏;栏杆。
遮也。
《说文·部》
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者,亦先大王。
《史记·楚世家》
前行,外立,欲啼。
南唐·冯延巳·《酒泉子》词
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诗
2.
栏架;栏圈。
葛亮围陈仓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与陈勰共造猪阑于
《晋书·华廙传》
是生殊域,同来饲
·徐渭·《观浴象》诗
3.
书籍、笺纸上印刷的分行线条。
遂取囊,出越姬乌丝阑三尺以授生,生素多才思,援成章。
·蒋防·《霍小玉传》
门惊尺素,一尘扫乌丝十二源百川倒。
·汪懋麟·《奉答中丞刘公见寄》诗
4.
指画的圈儿。
亦指环状物。
千,取石灰,在画个阑儿,着内,着他两个妇人,拽出灰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
你看月,明日敢有也?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
一人柳金翠腕(似今之手镯类,但彼扁而用臂者耳)……,又建脂井物(疑是丽华)。后不悦。
·陶宗仪·《元氏掖庭记》
5.
围。
腰,不自持刀砧,失厨子
·李商隐·《杂纂·失本体》
夜间,在田野间举行欢迎会,阑地作舞台。
叶圣陶·《北上日记·三月八日》
6.
阻隔;阻拦。
况于使秦无韩而有地,河山以之,之,去大梁百里,必由此矣。
《战国策·魏策三》
径断丝阑蔓草,山流浮花。
南朝 梁·沈君攸·《羽觞飞上苑》诗
〔程〕闻张呼,欲走匿,使婢之以入。
·冯梦龙·《挂枝儿·负心》
有僧持十金一告道左,得之拾
·褚人·《坚瓠秘集·狡僧》
7.
拾取。
武后时调钱塘尉,禁捕,州刺史蔬。利,刺史不受。利曰:“此阑鱼,公何疑?”
《新唐书·酷吏传·周利贞》
8.
擅自;任意。参见“闌出”、“闌入”。
9.
妄。参见“闌語”。
10.
将尽;将完。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史记·高祖本纪》
是曲引向歇。
三国 魏·嵇康·《琴赋》
春夜,春恨切,花外子啼月。
前蜀·毛文锡·《更漏子》词
人们话声将阑,贾湘农继续报告了“一·二八”上海抗战。
梁斌·《播火记》二十
11.
晩;迟。
白露凝兮岁将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
或乃精不深,业缘未感,时傥终当获报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12.
衰退;消沉。
亹亹衰期迫,靡靡
南朝 宋·谢灵运·《长歌行》
硎去虽远砺镞心不
·元稹·《箭镞》诗
黼及梁成又更相矛盾,故帝心甚,而浮沈其如此。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三年》
13.
衰落;败落。
公子何至?令芳草
·李颀·《送窦参军》诗
邑里春方晚,昆明花欲
《送司农崔丞》诗
14.
稀疏;寥落。
客始,主人微疲。
·潘岳·《笙赋》
鸟归息舟楫,星命行役。
南朝 宋·谢灵运·《夜发石关亭》诗
15.
通“”。色彩斑斓。
蔚彼高藻,如玉之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
直指桃李,幽寻宁止重?
·韩愈·《人日城南登高》诗
16.
通“”。长衫。
忽值一人,松形鹤头顶七星冠,脚着根履,身披绿罗阑。手宝剑,迎
《宣和遗事》前集
17.
姓。隋有阑荣。见《八琼室金石补正·龙华碑》。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阑珊
  • 井阑
  • 斑阑
  • 阑散
  • 夜阑
  • 鸱阑
三字词
  • 乌丝阑
  • 赤阑桥
  • 愁倚阑
  • 石阑干
  • 帛阑船
  • 不阑带
四字词
  • 夜阑人静
  • 灯火阑珊
  • 意兴阑珊
  • 春意阑珊
  • 夜色阑珊
  • 更阑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