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ē
jié
chā
shà
常用释义
1.
挨近;接触。
  • 例词
    交头接耳
    接近
    接洽
  • 例句
    老师来到教室里,发现学生们都在交头耳。
2.
连接。
  • 例词
    焊接
    嫁接
    衔接
3.
连续;继续。
  • 例词
    青黄不接
4.
接手别人的工作继续干。
  • 例词
    接班
    接力
    接任
    接替
5.
用手托住;承受。
  • 例词
    接球
6.
迎接。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接待
    接站
  • 例句
    今天是小王负责待来访公司的客户。
7.
收;受。
  • 例词
    接收
详细释义
1.
会合;交往。
君偃兵接好,日中期。
《国语·吴语》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礼记·表记》
唐虞之,可比屋而封,所接者,必多善矣。
·王充·《论衡·本性》
而令太子久入侍,不接正人。
·刘洎·《论太子初立请尊贤讲学表》
〔徐日面壁坐,不人接。
·苏轼·《仇池笔记·徐仲车二反》
2.
接见;接待。
康侯用锡马蕃庶,日三接。
《易·晋》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书·太甲中》
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
《汉书·韦贤传》
何欣然接之,留日乃去。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3.
迎接。
作接神,必因古
《汉书·韦贤传》
回到城中,太守接着,置酒作
《水浒传》第六七回
别的事他不管,一到了十一月初八就抬着红轿来接新娘子。
张天翼·《儿女们》二
4.
靠近;接触。
引申指交战。
亦指男女交合。
公揖入,立于中庭,立接西塾。
《仪礼·聘礼》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楚辞·九歌·国殇》
少年酒歌呼、饶乐之事,未一接焉。
·曾巩·《亡弟湘潭县主簿子翊墓志铭》
鸿雁接天塞影,地雪霜身。
·张煌言·《赋得俱是岁寒人》
三接三捷,既亦月。
·左思·《魏都赋》
帝奕夙有痿疾,便左右向龙与内侍接,生子,以己子。
·冯梦龙·《古今谭概·口碑·晋帝奕》
5.
连续;继续。
君揖使者,之。上介立于其左,接命。
《仪礼·聘礼》
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汉书·司马迁传》
说关胜与同宣、郝思文,引五千军马,相近凌州。
《水浒传》第六七回
6.
连接。
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
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
官堤,芙蕖接公廨。
·孔平仲·《曹亭独登》诗
喜峰、居庸道内,如入人之境,然有山海控扼其内外声势不接。
·魏源·《圣武记》卷一
当艾艾问嫁给他的外甥算不算正经的时候,他半天接不上气来。
赵树理·《登记》三
7.
嫁接。
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者,其不接不佳。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
朱勃会议于颍,或言洛人善接花,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苏轼·《东坡志林·勃逊之》
他又会种花,会接果树,会用泥土捏塑人像。
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
8.
承托;收受。
赴水接腋持,蹶泥没足跗。
《庄子·秋水》
推托“不”,手中已自接了。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州吁手去接,诈为失手,坠盏于地。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一年以来从未接到过未知的朋友来信了。
郭沫若·《反正前》发端
9.
扶持;持。
之,伏地而泣,有不起,其妻大君旁接而起之。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俊下,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里。
《后汉书·陈俊传》
10.
达到;遍及。
之四支,接之肌华发,而弗舍者其唯人乎。
《墨子·修身》
接乎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
《庄子·胠箧》
浮游徜徉,接天下。
·韩愈·《送浮屠令纵西游序》
11.
缚。
武士反接之。
《史记·陈丞相世家》
二豪劫持,反接,布囊其口。
·柳宗元·《童区寄传》
12.
迎射;捕捉。
走追奔,手接飞鸟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仰手接猱,俯身散蹄。
《文选·曹植〈白马篇〉》
安小民十百成,近因往江口接江物立于波中。
·𪸩·《清波别志》卷下
13.
通“”。敛,收聚。参见“接履”。
14.
姓。汉有接昕,晋有接礼。见《通志·氏族五》。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接”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妾”
全部
与“接”字左部件相同,均为“扌”
全部
二字词
  • 接纳
  • 连接
  • 间接
  • 接待
  • 直接
  • 迎接
三字词
  • 直接税
  • 接下来
  • 连接号
  • 接班人
  • 交接班
  • 接力赛
四字词
  • 再接再厉
  • 接踵而至
  • 目不暇接
  • 应接不暇
  • 摩肩接踵
  • 接二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