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指酥油,用牛、羊奶凝成的薄脂加工制成的食物。
2.
松而易碎。
  • 例词
    酥心
    酥脆
    酥松
3.
用面粉、油、糖等做的一种松脆的食品。
  • 例词
    桃酥
4.
(肢体)软弱无力。
  • 例词
    酥软
    酥麻
详细释义
1.
酪类。用牛羊乳制成的食品。
亦泛指化妆用的油脂之类。
天街小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
水碓舂粳滑珠,地燔芋如酥。
·陆游·《病思》诗之一
酥乃酪之浮面所成,今人多以白羊脂之,不可不辨。按《仙神》云: 造法: 以牛乳入煮二三沸,入盆内冷定,待面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在内,即成酥油。一法: 以桶盛牛乳,以木安板,半日,候沫出,撇取煎,去焦皮,即成酥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酥》
郎情似蜜,意如酥。
叶圣陶·《穷愁·贫女泪》
暖酥消,腻云亸厌厌倦梳裹。
·柳永·《定风波》词
2.
酒的别名。
天竺国谓酥,今北僧多云般若以避法禁,非典所出。
·窦苹·《酒谱·异域酒》
明春娶儿妇,更酥。
·魏源·《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十
3.
面粉加油、糖等制成的一种点心,松而易碎。
潘子著水,更君家甚酥。
·苏轼·《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因作小诗戏刘公求之》
我给你拿点枣泥酥来。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
4.
形容物体松软。
亦指人受到刺激后,身体发软。
小的,都出去把那山上酥了的碎石头与我搬堆着。
《西游记》第二八回
假借以形容物之疏散舒脱,亦曰酥。
黄侃·《蕲春语》
晒田好,把田晒酥了,垩本吃得进,秧根长得好。
《农谚选·深耕细耙》
休道冲动会儿连也酥倒了。
·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
人之被震恐而不能自立也曰散,或曰酥。
·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
听见死了人,得就酥了半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徐守仁给他一说,浑身都酥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十
5.
比喻物之洁白柔软而滑腻。
酥手,黄縢酒,城春色宫柳。
·陆游·《钗头凤》词
酥皓腕,微露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酥”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禾”
全部
二字词
  • 酥脆
  • 油酥
  • 酥糖
  • 酥油
  • 酥酪
  • 桃酥
三字词
  • 起酥油
  • 麻酥酥
  • 酥油花
  • 香酥鸡
  • 酥油茶
  • 点酥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