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o
sào
常用释义
1.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 近义
  • 反义
    湿
  • 例词
    燥热
    干燥
  • 例句
    天气太干了,我早上起来都流鼻血了。
2.
中医指一种致病的重要因素。
详细释义
1.
缺少水分;干燥。
亦指使干燥。
,同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易·乾》
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北周·庾信·《和裴仪同秋日》
凡供治薪,取无烟湿者,则宝色不
·宋应星·《天工开物·治丝》
声音大得过了火,叫得嗓子有点发燥,他就咽了一口唾沫。
张天翼·《团圆·小帐》
物者,莫乎火。
《易·说卦》
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白居易·《杂兴》诗之二
日,吾其所以燥物也。
·苏洵·《乐论》
2.
燥热。
亦指使燥热。
燥惟以静,事制。
·王恽·《苦热叹四十六韵》
玉〕一按捺不住,眼便要下,恐人看,便身上燥的很,脱脱衣裳去。
《红楼梦》第一〇八回
大火方燥石,停云昼亦收。
·皎然·《伏日就汤评事衡湖上避暑》诗
3.
焦急;焦躁。
,士有抱奇怀能,留落不遇,往往燥心污,有怨悱悷沈抑之思。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晁叔用》
那火山平平熄,寂寂除光……此三藏解燥除,清心了意。
《西游记》第六一回
银壶美酒你不到,失奴信儿哟。哄奴等到,燥儿哟,正三更。
《白雪遗音·小郎儿·春》
4.
中医指病因“六淫”之一。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也。
5.
指药性干热;燥烈。
湿气肿满湿,必燥以除之,桑皮之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一·十剂》“燥剂”引金刘完素曰
晚生每近日家嫌半夏燥,一遇痰症,就改用母;不知用疗湿痰,反不美。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6.
书法用语。指用墨少。
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巧。
·欧阳询·《用笔论》
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以取妍,燥以取。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姜夔·《续书谱·用墨》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燥”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喿”
全部
𥖨
二字词
  • 燥热
  • 干燥
  • 枯燥
  • 焦燥
  • 辣燥
  • 燥火
三字词
  • 干燥剂
  • 干燥箱
  • 热燥燥
  • 燥脾胃
四字词
  • 口干舌燥
  • 枯燥无味
  • 枯燥乏味
  • 推燥居湿
  • 炙冰使燥
  • 唇焦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