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收敛;收藏。
  • 例词
    戢怒
    戢兵
    戢翼
2.
姓。
详细释义
1.
收藏兵器。
引申指停止战争。
戢干戈,櫜弓矢。
《诗·周颂·时迈》
退功臣而文吏,戢弓矢而散牛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是以用兵不戢,耀其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今兵戈未戢,是陛下焦心坐而待旦之也。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
屡兴,干戈未戢,茫茫士庶,毙于锋镝
《旧唐书·代宗纪》
2.
收敛;止息。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诗·小雅·鸳鸯》
愿将军少戢雷霆。
《陈书·虞寄传》
枻,乘深屏篙。
·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曹彬〕,中途遇朝,必引车为避,市戢呼。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
贪风苟不戢,扫搀枪
·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
3.
约束。
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行。
《北史·隋纪上·文帝》
二子敬依此教,舆皂得妄行。
·高彦休·《唐阙史·薛氏子为左道所误》
赈饥民,戢豪右,是京畿多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频》
戢家人,不许渔里。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
4.
藏匿;怀藏。
身幽于人之戢于胡塞之地。
·苏武·《报李陵书》
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
《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
5.
通“”。安辑;和睦。
参见“戢和”。
于橐于囊,思戢用光。
《孟子·梁惠王下》引《诗》
6.
姓。春秋时楚国有戢黎。见《国语·楚语上》。又明有戢和。见《姓苑》。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戢”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戈”
全部
二字词
  • 戢景
  • 戢影
  • 戢制
  • 戢兵
  • 戢御
  • 戢刃
四字词
  • 戢鳞潜翼
  • 干戈载戢
  • 干戈不戢
  • 禁暴戢兵
  • 戢兵安民
  • 干戈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