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鸟,头顶、后颈和腹部白色,背部暗褐色。爪锐利,性凶猛,常在水面上飞翔,捕食鱼类。属国家保护动物。通称鱼鹰。
详细释义
1.
鸟名。雕属。性凶猛,背褐色,头顶颈后及腹部白色,嘴短脚长,趾具锐爪,栖水边,捕鱼为食,俗称鱼鹰。
䲹化
《山海经·西山经》
闻鸷鸟絫百,不如一
《汉书·邹阳传》
雕类也。似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翔水上捕食,江表人呼鱼鹰。亦啖蛇。《》云: 关关,在河之洲。即此。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鹗》
2.
比喻有才能的人。
参见“鶚薦”。
能通左行文,千人
·黄遵宪·《番客篇》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鹗”字左部件相同,均为“咢”
全部
二字词
  • 雕鹗
  • 鹗龟
  • 鹰鹗
  • 鵕鹗
  • 鹗顾
  • 鸷鹗
三字词
  • 一鹗书
  • 黄金鹗
四字词
  • 鹰瞵鹗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