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ē
常用释义
1.
高举。
  • 例词
    揭竿而起
2.
掀起;撩(liāo)开。
  • 例词
    揭幕
    揭牌
3.
使隐蔽的事物显露。
  • 例词
    揭穿
    揭发
    揭露
    揭示
    揭晓
  • 例句
    他当着众人的面穿了骗子的鬼把戏。
4.
把粘贴着的片状物取下。
  • 例句
    下手背的膏药,露出了一块淤青。
5.
姓。
详细释义
1.
高举。
北有斗,西柄之揭。
《诗·小雅·大东》
豫章珍,揭焉中峙。
《文选·张衡〈西京赋〉》
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
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
2.
高亢。
更揭,月苦意哀。
前蜀·贯休·《新猿》诗
宗雅好音律,凡用后队伍,皆自撰,使揭唱。
·陈继儒·《珍珠船》卷一
3.
形容声响巨大。
揭地鼓鼙𫩕绿野,绞红旗。
《敦煌变文校注·双恩记》
4.
担;负。
今汝知以愚,身以明,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庄子·达生》
揭致靡要;袒程力,不呼而
·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
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
5.
持;拿。
衍少事名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奉使,不求苟得。
《后汉书·冯衍传下》
我欲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
残让他上首坐了。他就手揭过书来细细一看。
《老残游记》第三回
6.
显露;揭露。
亦指公布;发表。
人亦有言,沛之揭。
《诗·大雅·荡》
中之制,五人伍。伍,相保也……伍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罪;知而弗揭,全伍有
《尉缭子·伍制令》
太守痛恨,揭劾之。
·蒲松龄·《聊斋志异·放蝶》
像《上海——冒险家的乐园》的作者密勒,就由于揭了他们的黑底,被赶出了黄浦滩。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
吏人遂榜揭于市。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有天台山人周复庵涣山,年一百六矣,投有司而揭于放亭壁。
·金埴·《不下带编》卷一
倘仍续印,赐稿当为揭载也。
鲁迅·《书信集·致王余杞》
7.
掀起;拉开。
衾抽皓腕,移枕,枕潘郎。
前蜀·韦庄·《江城子》词
我揭起轿帘一看,则见他精赤条条的在面打筋斗。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面三人看,向前揭了榜文。
《杨家将》第十回
十成把盒子搬到地上,揭开盖子拿出个东西来。
赵树理·《三里湾·惹不起遇一阵风》
8.
标帜。
大室作,揭以熊耳。
《文选·张衡〈东京赋〉》
9.
向上翻。
今方言中亦谓翻地。
参见“揭地”。
揭者其齿寒。
《战国策·韩策二》
他的麦地都是揭了三次: 割倒麦时揭一次,中伏前后揭一次,种麦前揭一次。
《解放日报》1945.6.18
10.
借债。
王中道:“看此事惟有当卖市房是上策。”王氏道:“口便讲卖房子,人家笑。不如揭了。”
《歧路灯》第三十回
前几天人家债主逼的紧,我跑到姐家去,央着姐夫求爷告奶地又揭了十几块,拿回来把利钱还上。
姚雪垠·《长夜》二八
11.
揭帖的简称。
唐仲友有友人王淮,正在中当国,也具一私揭,辨晦所奏,要他圣听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自因一件事,的上司知道,向知文的人,放着人命大事都不,要把向知县访闻参处。按察司具揭到院。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12.
小木桩。
牛羊下,暮坐括揭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
13.
见“揭揭”。
14.
汉字书法术语。
策仰收而暗揭,掠左出而锋轻
·柳宗元·《永字八法颂》
15.
同“藒”。参见“揭車”。
16.
姓。唐有揭镇。见《续通志·氏族八》。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揭”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曷”
全部
二字词
  • 揭穿
  • 揭晓
  • 揭开
  • 揭发
  • 揭示
  • 揭短
三字词
  • 揭老底
  • 揭盖子
  • 揭疮疤
四字词
  • 昭然若揭
  • 揭竿而起
  • 揭竿起义
  • 掀天揭地
  • 斩木揭竿
  • 揭箧探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