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量器,方形,口小,底大。
2.
古代容量单位,10斗为1斛,后来改为5斗为1斛。
详细释义
1.
量器。
亦指斛形盆钵。
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之。
《庄子·胠箧》
故田常上爵禄而行之臣,下大斗斛而施百姓。
《韩非子·二柄》
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而相量。
·庄忌·《哀时命》
蓍󰍍神物,而居博弈之中;衡斛嘉量,而在臼杵之末。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
登尚每浴,皆屏左右,自浴斛中坐移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
赤脚未安芳斛,蛾眉早把橘枝
·辛弃疾·《添字浣溪沙·用前韵谢傅岩叟瑞香之惠》词
2.
量词。
多用于量粮食。古代一斛为十斗,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十斗曰斛。
《仪礼·聘礼》
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吏兵新募者。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邀。
·柳永·《合欢带》词
古时弓力的计算单位。
勇力人,弓四斛力。
《南史·齐鱼复侯子响传》
楚老炎瘴,三尺角弓斛力。
·杜甫·《虎牙行》
吴郎蛇矛更精突,牆头角弓力十斛。
·何景明·《观吴进士舞剑歌》
3.
比喻物之小。参见“斛舟”。
4.
量。
日月相斛,星辰不相
·扬雄·《太玄·
你害生呵,有百万来添上七八;公卿呵,那查,借廒仓的大斗斛芝
·徐渭·《狂鼓史》
小人就是这里庄农人家,替人家做着几块田,收些稻,都被田主斛的去了。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5.
见“斛觫”。
6.
姓。北齐有斛子慎。见《北史·恩幸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斛”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斗”
全部
与“斛”字左部件相同,均为“角”
全部
二字词
  • 米斛
  • 石斛
  • 木斛
  • 麦斛
  • 斛面
  • 斛律
三字词
  • 一斛珠
  • 斛二瘕
  • 粮斛院
四字词
  • 万斛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