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
2.
轨道,火车、电车等行驶的专门道路。
  • 例词
    路轨
3.
铺设轨道等用的长条钢材。
  • 例词
    钢轨
    铁轨
    轨枕
4.
比喻法度、规矩、秩序等。
  • 例词
    常轨
    越轨
5.
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 例词
    轨迹
详细释义
1.
车子两轮间的距离。
涂九
《周礼·考工记·匠人》
平原广城,结轨
《吕氏春秋·勿躬》
2.
车轮碾压的痕迹。
两马之力
《孟子·尽心下》
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所干及。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
周道既,兵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
·柳宗元·《辩侵伐论》
3.
车轴头。
盈不濡,雉求其牡。
《诗·邶风·匏有苦叶》
4.
车子。
门拟阊阖,方二入。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瞻前之既覆,知此路之良
《陆机〈叹逝赋〉》
金陵街道极宽广可容。
·谢肇·《五杂俎·地部一》
5.
天体运行的轨道。
亦指路轨;轨道。
五星循,而不失其行。
《淮南子·本经》
三光顺轨,草木遂,可谓经纬天地矣。
·韩愈·《贺册尊号表》
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不能把平汉路的车头移用到这里。
周立波·《娘子关前》二
6.
道路;途径。
有名无实,天下然,复袭亡秦之矣。
·陆机·《五等诸侯论》
两闱阻通禁限清
《文选·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
反覆无终已,人生短同一
·罗隐·《芳树》诗
7.
法则,制度;规矩。
是故别交正分之理,理而不失之道。道德定而民有矣。
《管子·君臣上》
楚孝疾,平失
《汉书·叙传下》
哲之,并文
·左思·《魏都赋》
商家老例的一年第一次小结账不得不归并到未来的“中秋”;战争改变了生活的常轨。
茅盾·《子夜》十
8.
高尚的道德风范。
故太尉公,懿德高泛爱博容。
《后汉书·桥玄传》
堂宇,未就而没;高轨难追,藏舟易
南朝 齐·王屮·《头陀寺碑文》
9.
遵循;依照。
心不畏之禁,行不轨时之法,此大之道也。
《尹文子·大道下》
所作古文,悉先正,卓然名家。
《明史·儒林传一·黄淳耀》
余少倪文正公之,得艺绪论,公教余文,必先驰骋纵横,务尽其才,而后轨于法。
·侯方域·《倪涵谷文序》
10.
统计。参见“軌官”、“軌數”。
11.
古代户口编制的一种。
制五家为轨
《管子·小匡》
之内政,五家为轨,五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
·恽敬·《三代因革论三》
12.
通“”。内乱。
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
《左传·成公十七年》
盖闻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轨服。
《汉书·元帝纪》
世,奸轨充斥。
《文选·陆机〈五等论〉》
13.
通“”。
宰夫黍稷六簋于俎西
《仪礼·公食大夫礼》
14.
姓。周有轨革。见《尚友录》。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轨”字右部件相同,均为“九”
全部
氿
二字词
  • 轨迹
  • 脱轨
  • 轻轨
  • 仪轨
  • 轨距
  • 轨枕
三字词
  • 车同轨
  • 轨道衡
  • 轨范师
  • 上轨道
四字词
  • 图谋不轨
  • 心怀不轨
  • 一辞同轨
  • 一轨同风
  • 阴谋不轨
  • 齐轨连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