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旧指女子的卧室。
  • 例词
    出阁
    闺阁
2.
风景区或庭园里供人休息远望的建筑物,多为两层。
  • 例词
    滕王阁
  • 例句
    他们这个假期去参观了历史古迹滕王
3.
内阁,现代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 例词
    阁员
    组阁
4.
旧指放东西的架子。
  • 例词
    束之高阁
  • 例句
    他回家后就将新买的书束之高
详细释义
1.
搁置食物等的厨柜。
大夫七十而有
《礼记·内则》
者,板格以庋膳羞者,正是今之“立”。今吴人匮为”者,原起此。以其食物也,故之“”。
·沈括·《梦溪补笔谈·器用》
2.
栈道;复道。用木支架于空中而成的道路。
为栈道木,而迎王山中,王乃得反,子百姓。
《战国策·齐策六》
高廊四注,重坐曲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辄烧绝栈道。
《史记·高祖本纪》
阁复非船,可居兼可
·韩愈·《方桥》诗
3.
楼阁。
亦指建阁。
亦指夹室。
台层榭,接屋连阁,非不也。
《淮南子·主术训》
门开日月,高切星辰。
·韩愈·《和席八十二韵》
转过墙屋,至一叠阁椽相接,曲折而行。
·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
因山之高下屋而阁于,曰霞,因所而名之也。
·梅曾亮·《盔山馀霞阁记》
室也,以板之,亦楼观之通名也。
·谢肇·《五杂俎·地部一》
4.
指古代的国家藏书楼,属秘书监。
道槐庭,司文天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
入朝九官有六,身登三,官成宫。
《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魏文代,更集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
《北史·牛弘传》
5.
古代中央官署名。内阁之略称。
旨下: 凤阳抚马士英,倡迎立,功居第一,即升补士,兼兵部尚,入阁办事。
·孔尚任·《桃花扇·设朝》
6.
旧指女子的闺房。
东阁门,坐我西间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
她现在已经二十二岁了,怕已经出了阁罢。
郭沫若·《月蚀》
7.
架起;支撑。
又到野叉,船抵暗石而,遂搬人物上岸,伺潮落,船而修之。
·刘恂·《岭表录异》卷上
康州悦城北百里山中,有焦石穴。每岁乡人琢为烧食器。但热彻,以物衬阁,置之中,旋下生肉及葱韭齑菹腌刻即熟,而席煎沸。
·刘恂·《岭表录异》卷上
膝,竹几阁双肘。
·苏轼·《谪居三适·午窗坐睡》诗
史弘肇子,郭大郎着架子,走柴夫人幕次前,叫:“肉。”放下架子,子在上。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8.
安放。
十娘唤桂心,呼芍少府脱履,袍衣,
·张𬸦·《游仙窟》
决不能将一个绝大题目,都阁在阴类肩上。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9.
搁置;停辍。
左拾遗刘彤建榷天下盐铁利内之官,免户部侍郎强循与师假御史中丞,会诸道按察使所以榷之之法,俄为议者沮,不行。
《新唐书·姜师度传》
只愁滩浅阁行舟,到得江深又不流。
·杨万里·《兰溪解舟》诗之三
此乃自作孽不可活。这话阁过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宛三秋,雨阁云
陈去病·《哭钝初》诗
10.
含着;不使流下。
天寒林深山石,行人举头双泪阁
·范成大·《八场坪闻猿》诗
阁东门泪,老去欹杜甫冠。
·李东阳·《病中言怀》诗之三
到“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这两句的候,那人眼经阁,未曾下。
《老残游记》第五回
11.
见“閣閣”。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阁”字外围部件相同,均为“门”
全部
二字词
  • 阁楼
  • 宫阁
  • 阁下
  • 内阁
  • 高阁
  • 台阁
三字词
  • 蓬莱阁
  • 滕王阁
  • 馆阁体
  • 麒麟阁
  • 天一阁
  • 晴川阁
四字词
  • 亭台楼阁
  • 空中楼阁
  • 束之高阁
  • 殿堂楼阁
  • 仙山琼阁
  • 飞阁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