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ǎng
ràng
ráng
níng
xiǎng
常用释义
1.
排斥;抵御。
  • 例词
    攘除
    攘外
2.
抢;侵夺。
  • 例词
    攘夺
3.
捋起(袖子)。
4.
偷窃。
  • 例词
    攘取
    攘窃
5.
扰乱。
  • 例词
    扰攘
详细释义
1.
止。
从竖而横,亦除而雨攘。
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
2.
驱逐;排斥;抵御。
桓公救中而攘夷狄。
《公羊传·僖公四年》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攘。
·东方朔·《七谏·沉江》
自孝武出,攘之漠北,匈奴失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
正宜遵中,攘北狄,以洗二百之蒙羞。
《太平天·干王洪宝制》
3.
侵犯;侵夺。
西征,攘白狄之地,至西河。
《国语·齐语》
南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
《汉书·严助传》
攘不愧饱满盘天嬉。
·韩愈·《病鸱》诗
邑有公,欲攘族香火地墓基。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4.
盗窃;窃取。
取人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豚。
《墨子·非攻上》
武后乘唐中衰,操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
《新唐书·狄仁杰郝处俊等传赞》
生平不敢攘他人之著作以己有也。
·周亮工·《与张瑶星书》
5.
开拓。参见“攘地”。
6.
容忍。参见“攘詬”。
7.
捋;揎。
攘皓腕兮,采湍之玄芝。
三国 魏·曹植·《洛神赋》
愤懑豁,交加臂莫攘。
·白居易·《渭村退居》诗
8.
扰乱;纷乱。
此四君者,皆小而莫之也,故至攘天下,害百姓。
《淮南子·兵略》
的咱意攘情,心似油煎。
·《连环记》第二折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攘”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襄”
全部
𬙋
二字词
  • 攘鸡
  • 窃攘
  • 尊攘
  • 攘夷
  • 攘伐
  • 攘乱
三字词
  • 闹攘攘
  • 急攘攘
四字词
  • 熙熙攘攘
  • 熙来攘往
  • 纷纷攘攘
  • 尊王攘夷
  • 安内攘外
  • 貊乡鼠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