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交界或靠近边缘的地方。
  • 例词
    一望无际
    边际
    天际
  • 例句
    一道彩虹悬挂在东方的天,十分美丽。
2.
互相接触;交往。
  • 例词
    交际
  • 例句
    他不擅长交,因此没有几个知心的朋友。
3.
彼此之间。
  • 例词
    人际
4.
时候。
5.
正当(指时机、境遇)。
6.
里边;中间。
  • 例词
    胸际
7.
遭遇。
  • 例词
    遭际
    际遇
详细释义
1.
缝隙;合缝之处。
柱善窦际,勿令泄。
《墨子·备穴》
其牙巧制,皆在尊中,覆周密无际
《后汉书·张衡传》
然若漆之相合,而不可得也。
·司马光·《功名论》
2.
靠边缘的地方。
九天之,安放安
《楚辞·天问》
涛澜汗,无际
·木华·《海赋》
鸿,遥行如
·王禹·《点绛唇》词
呵,欢乐的日子,你不来则已,一来就是无际无边。
郭小川·《在社会主义高潮中》诗
3.
事物的分界;区分。
物物者无际
《庄子·知北游》
宇弘深,喜愠莫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
古者有贵贱,有圣贤之分。二者相而不可以相,其然也。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4.
中间;里边。
亦泛指处所。
敧椅画楼风,愁生草蛩。
·李弥逊·《菩萨蛮·富季申见约观月作此寄之》词
这么一提,银凤的影子才出现在他脑际了。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七章
荒南野,守拙归园田。
·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
一幅,而身其,不辨身在何也。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
5.
会合;交会。
樽酒簋也。
《易·坎》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上际于天,下蟠地。
《庄子·刻意》
白,外,四望如一。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群与群之相与时代之相,其有消息焉,有原理焉。
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之旧史》
6.
彼此之间。
君臣之,非父子之也。
《韩非子·难一》
天人之,昭昭然可察而知也。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7.
互相接触;交往。
孙为,曰:“大夫以落之。”
《左传·昭公四年》
曰:“敢,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孟子·万章下》
8.
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先王所无恶于不可知。不可知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
《吕氏春秋·壹行》
兄弟之异于他人,望深易怨,地亲则易弭。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
昔唐相舆尝读太宗所,至流涕曰:“君臣之际乃尔耶!”
·秦观·《御书手诏记》
9.
指先后交接的时期。
唐虞之盛。
《论语·泰伯》
哀平王氏据权专政,侵削宗室,有逆萌,遂道深山。
《后汉书·宣秉传》
10.
指某种局势形成的时机。
当战斗,固尽敌为心。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
中官曰:“此际驾将行,何敢奏?”
·叶盛·《水东日记·纠弹不承密旨》
当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个国庆纪念节日快要到来之际,你们在这里开会是有巨大意义的。
毛泽东·《你们是全民族的模范人物》
11.
交界;连接。
属与敝邑,故敢助君之。
《左传·定公十年》
其水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
衰草,感愁我神。
·韩愈·《暮行河堤上》诗
12.
靠近;接近。
东侧际城,有魏文帝所起景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
东门昏,遂入。
《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
人也合画船犹自弄斜
·杨万里·《西湖晚归》诗
其疆域西三面海,西二万余里,南北六千里。
·魏源·《圣武记》卷六
13.
适逢;恰遇。
着太平世,正遇着稔年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
但际此时会,具此卓见之书店,殊不可得。
鲁迅·《书信集·致陈光尧》
14.
积;委积。参见“際留”。
15.
助词。
干吗成天际咬着牙跟自己过不去呢?
老舍·《骆驼祥子》十一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际”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示”
全部
与“际”字左部件相同,均为“阝”
全部
二字词
  • 天际
  • 边际
  • 实际
  • 交际
  • 国际
  • 发际
三字词
  • 实际上
  • 国际歌
  • 国际化
  • 国际法
  • 交际舞
  • 国际性
四字词
  • 无边无际
  • 一望无际
  • 风云际会
  • 不着边际
  • 漫无边际
  • 弥留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