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到;至。
  • 例词
    自古暨今
2.
连接并列的名词性词语,相当于“”(多用于典雅庄重的场合)。
3.
姓。
详细释义
1.
日微现于地平线上。
暨,日颇见也。
《说文·旦部》
夫南北岁见日,半晦冥,而“暨”字古可用。《文》:“暨,日颇见也。”
章炳麟·《文学说例》
2.
至;到。
若七德判,民乃携贰,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
《国语·周语中》
自商暨周,《雅》《圆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家如遗来远游走梁宋暨州。
·韩愈·《刘生诗》
忽必烈汗食小朝,混一夏,南奄身毒,北暨俄,幅之大,古未有也。
严复·《原强》
3.
果毅貌。参见“暨暨”。
4.
见“市暨”。
5.
连词。与;及;和。
帝曰:“咨,汝羲暨和。”
《书·尧典》
公暨宾赞,稽经诹律。
·韩愈·《郓州溪堂诗》
世宗改元嘉靖之春二月辛丑晨,御奉天殿,制遣文武大臣代祀宇内神暨宗藩先王,而若湘府吾邑毅斋刘公乾。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继统祭告宗藩》
六届全运会帆板预赛暨一九八七年全国帆板锦标赛三月一日在南海之滨的海口市揭开战幕。
《新民晚报》1987.3.3
6.
古地名。
公及大夫盟于暨。
梁传·庄公九年》
7.
姓。三国吴有暨艳。见《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参阅《通志·氏族五》。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越暨
  • 遐暨
  • 远暨
  • 暨暨
  • 傍暨
  • 无暨
三字词
  • 暨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