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
某
mǒu
méi
常用释义
1.
代
指特定的人或事物(不知道名称或知道名称而不便说出)。
例词
张某
2.
代
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例词
某地
某人
某日
例句
他一定是得到了
某
种线索,所以办案才如此胸有成竹。
3.
代
用来代替自己或自己的名字,如“某,张飞是也。”又如姓张的自称“张某”或“张某人”。
4.
代
用来代替别人的名字(常含不客气意)。
例句
我请你转告刘
某
,做事时要注意分寸,不要太过分。
详细释义
简
繁
1.
指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
1
亦用在姓氏后,单指名;或用在“子”字前单指姓;用在“甫”字前单指表字。
2
参见“某子”、“某甫”。
惟
尔
元
孙
某,遘
厉
虐疾。
注
《书·金縢》
问
品味,曰:“子亟食
于
某乎?”
问
道
艺
,曰:“子
习于
某乎,子善
于
某乎?”
《礼记·少仪》
有一人不得官,自言。梁(
项
梁)曰:“某
时
某
丧
,使公主某事,不能
办
,以故不任公。”
众
乃皆服。
《汉书·项籍传》
宗室某,首先逃遁,徐中丞避兵
东
昌,
贼
遂猖獗。
清
·
昭梿
·
《啸亭杂录·乌提督》
从前在上海某月刊上见过一条消息,说某人要提倡文学无用论了,后来不曾留心不知道这主张发表了没有,有无什么影响。
周作人
·
《看云随笔·草木虫鱼·小引》
故
两
人交好,
为赵
某所忌。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附《小浮梅闲话》
2.
指不定的不说明的人或事物。
汉讳
武帝名
彻为
通,不
闻
又
讳车辙
之
辙为
某字也。
唐
·
韩愈
·
《讳辩》
户部之
词
曰:“旱于某,水于某,
虫
蝗于某,
疠
疫于某”,
则
黜其方守之神,不及以祭。
唐
·
柳宗元
·
《
蜡
说》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
老舍
·
《四世同堂》十一
3.
指代失传的或忘记的人名或时、地等。
赵
盾
顾
曰:“吾何以得此于子?”曰:“子某
时
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
注
《公羊传·宣公六年》
单
于居
车儿
立二十五年薨,子某立。
注
《后汉书·南匈奴传》
4.
自称之词。指代“我”或本名。旧时谦虚的用法。
君使士射,不能,
则辞
以疾,言曰:“某有
负
薪之
忧
。”
《礼记·曲礼下》
始大人常以臣
无赖
,不能治
产业
,不如仲力。今某之
业
所就孰
与
仲多?
《史记·高祖本纪》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
无
求
于
人,其肯
为
某
来
邪?”
唐
·
韩愈
·
《送石处士序》
关
某若知皇叔所在,
虽
蹈水火,必往
从
之。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晁盖:“某,托塔天王晁盖。”
京剧《乌龙院》第一场
5.
通“
謀
”。谋求;谋略。
戒
宾
曰:“某有子,某
将
加布
于
其首,
愿
吾子之教之也。”
注
《仪礼·士冠礼》
戒之戒之,言不可追;思之思〔之〕,某不可
遗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某人
某们
某者
某屏
某家
某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