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zhòng
常用释义
1.
范围内;内部。
  • 例词
    水中
  • 例句
    公园的湖有几只小鸭子在嬉戏玩耍。
2.
跟四周上下或两端距离相等。
  • 例词
    中央
    中途
    居中
    震中
  • 例句
    他好像突然有急事,没坐到站,途就下了车。
3.
中国
  • 例词
    中医
    中药
    中文
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处于持续状态。
5.
性质、等级在两端之间。
  • 例词
    中级
    中等
    中型
    中档
6.
适合。
  • 例词
    中看
    中用
    中听
7.
〈方〉可以;行。
8.
不偏不倚。
  • 例词
    中立
    中庸
    适中
    折中
9.
为双方介绍买卖或调解纠纷的中间人。
  • 例词
    作中
详细释义
1.
内;里面。与“外”相对。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易·坤》
外恨苞藏密,中仍目繁。
·韩愈·《和侯协律咏
一囊,中蓄小鼠十余头
·蒲松龄·《聊斋志异·鼠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
2.
特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高用事于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中,天子所倚。
·韩愈·《祭董相公文》
惟攻守之策,必中授。
·苏舜钦·《论西事状》
其正事一章,且留中,是言者有愧色。
·叶盛·《水东日记·议王琦事》
3.
指一个时期内或其中间。
亦指一个地区之内。
本始中,从军击匈奴。
《汉书·冯奉世传》
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陶潜·《桃花源记》
秘书省自政和末既徙于东观之下,宣和中始告落成。
··《铁围山丛谈》卷一
中安可,日夜念旋。
南朝 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
夏四月,荆溪周保自吴中
·管同·《宝山记游》
4.
指内心。
引申为感情。
主而不止。
《庄子·天运》
动于中,故形于声
《史记·乐书》
虽无愧,敢不自明。
·苏轼·《乞常州居住表》
君之惠好,在中不忘。
·蒲松龄·《聊斋志异·雷曹》
若中不,而外之,其卒将复,中以外易矣。
《国语·晋语五》
5.
指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
《素问·阴阳类论》
〔治痘匕之方,以解毒和中主。
·谢肇·《五杂俎·人部一》
6.
身体。
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衣。
《礼记·檀弓下》
奇士至人,外物不能其中。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张果》
不知余中虚,外冷得所托。
·苏舜钦·《依韵和胜之暑饮》
7.
中间;当中。
来绍上帝,自服土中。
《书·召诰》
其中,首尾俱
《孙子·九地》
二城之中,有段干木冢。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布乃居中坐,使居左,居右。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8.
居于其中。
中天下而立。
《孟子·尽心上》
是中西域而立莫府。
《汉书·郑吉传》
有矮石榴,高倍尺,中庭,戒石。
·梅尧臣·《矮石榴树子赋》
9.
中等。
吾相狗也……中之日。
《庄子·徐无鬼》
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
《汉书·沟洫志》
10.
半;一半。
二步石,石重中以上者,五百枚。
《墨子·备城门》
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虚,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
《列子·力命》
已中,功方急,而膏未洽,土脉尚乾。
·曾巩·《诸寺观祈雨文》
方夜中,生人死者而卧,可施避。
·方苞·《狱中杂记》
11.
间隔。
中月而禫。
《礼记·间传》
上射先升三等,下射之中等。
《仪礼·乡射礼》
12.
媒介;居间。
亦指介绍人;中间人。
季姜归于之中者之也。
梁传·桓公九年》
士不中而,女媒而嫁,君子不行也。
·刘向·《说苑·尊贤》
挽出一无赖作中假写卖券。
·徐咸·《西园杂记》卷下
最近教会方面托县政府出面做中。
《收获》1981年第4期
13.
正。
头颈必中。
《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
《晏子春秋·问上十六》
14.
均匀。
必中,之必均。
《周礼·考工记·弓人》
均皆谓无厚薄不匀也。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考工记二》
15.
合适;恰当。
亦指正确的标准。
是秦之中,燕之计过矣。
《战国策·齐策二》
朕涉道日寡,举错不中,乃戊申日地震,朕甚焉。
《汉书·成帝纪》
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
··《袁声史墓志铭》
事行失中事,知失中道。
《荀子·儒效》
16.
犹言可;行;成。
为坏病,桂枝不中也。
·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
何物中食,胡麻慢火熬。
·王建·《隐者居》诗
正要来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做中了没做?中了,拿吃。
《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
旁的看我的眼色行事,就中啦。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八章
17.
指中庸之道。
厥中。
《论语·尧曰》
〔舜〕隐恶善,端,用其中民。
《礼记·中庸》
18.
指中和之气。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命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
19.
指二十四节气的中气。
一说指正朔之月。
先王之正也,履端始,中,归余于终
《左传·文公元年》
中,民不惑。
《史记·历书》
杜云“以正月”,亦非也。古惟八世乃有二十四。以冬至始,以闰余为终,故正朔之月中。
·江永·《群经补义·春秋》
20.
中午;日中的时候。
朕三更出理事。事多少,或中前得竟;或事多,至日昃方得就食。
南朝·梁武帝·《责贺琛敕》
又别有花,形似菱菜,朝紫、中绿、晡黄、暮青、夜赤,五色迭耀。
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卷二
氏以不中,食。
《翻译名义集·斋法四食》
21.
指中年。
老的要结合中、青。
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
22.
指中宿(xiù)。亦泛指星象。
乃命曲之官,明中之士,圭置臬,瞻星揆地。
南朝 梁··《石阙铭》
23.
指北斗第一星魁中。
孛者何?彗星也。其言入于北斗何?北斗有中也。
《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24.
指官府簿书。
凡官府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周礼·春官·天府》
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庶民讼狱之中”,皆簿今案卷也。此中字之本。故掌文之史,其字从又、从中;又者,右手以手持簿也。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秋官》
况且“升中于天”,他(指巫)本职上也得将记载酋长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册子,烧给上帝看。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25.
古代投壶时盛放计数筹码的器皿。
亦指盛文具的器皿。
凡射事,中舍。(算),事。
《周礼·春官·大史》
,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礼记·投壶》
宰乃承王中,升自客
《逸周书·尝麦》
26.
指中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马称服,也称为中。
骐骝是中,䯄骊
《诗·秦风·小戎》
夹辕两马曰服。《》曰:“服上襄。”亦曰中,《》曰:“骐骝是中。”
·凤韶·《凤氏经说·车前马》
27.
古代户役的年龄,北齐以十六以上、十七以下为中;隋以十一以上、十七以下为中;唐以十六为中。
参阅《通典·食货七》。
初定均田租、庸、法。丁、中之民,田一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
28.
通“”。
德教子,中和祇庸孝友。
《周礼·春官·大司乐》
故不能者,遇师则不中,用心
《吕氏春秋·诬徒》
29.
中国的简称。如中法战争、中医、中药等。
30.
佛教语。指“三谛”(空、假、中)的第一义谛。谓不二之至理。
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
·智𫖮·《法华玄义》卷四
有二解。先:止、是。乃:空、假、中是。
·龚自珍·《释二门三点同异》
31.
姓。周有中旄父。见《逸周书·作雒》。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中秋
  • 中华
  • 中药
  • 中央
  • 中午
  • 中间
三字词
  • 中子弹
  • 隆中对
  • 中元节
  • 云中君
  • 中秋节
  • 中老年
四字词
  • 乐在其中
  • 苦中作乐
  • 中庸之道
  • 无中生有
  • 秀外慧中
  • 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