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r
nài
常用释义
1.
颊须。
2.
(ér)耏水,古水名,在今山东省淄博西北。
3.
(ér)姓。
详细释义
1.
胡须。
亦指兽类头颈部位向下披的长毛。
沙漠之北,葱之西,冒,跋涉度。
《后汉书·章帝纪》
祠夕,以麝揉泽耐颜鼻耳。
《新唐书·西域传下·波斯》
自非前世之存,仲尼、子弓雕也久矣,又安得渊圣之材而制是法乎!
章炳麟·《訄书·族制》
有桃拔、
《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
秣,半年,完,毛耐复生。
·岳珂·史·义𩨈传》
2.
多须貌。
侯昭元年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梦见一人,然青面。
·和邦额·《夜谭随录·朱佩茝》
3.
姓。春秋宋有耏班。见《左传·文公十一年》。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二字词
  • 耏毛
  • 耏门
  • 䫇耏
  • 冒耏
  • 髬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