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枯槁;干涸。
2.
晒干;曝晒。
详细释义
1.
萎缩;干枯。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诗·王风·中谷有蓷》
霖,神能散之;下土垫涝,神能暵之。
·苏轼·《祈晴风伯祝文》
2.
干旱。
旱暵舞雩。
《周礼·春官·女巫》
今自冬徂春,雨不降,人心憔然,莫知所出,而土木方暵之孽,职为
《新唐书·裴漼传》
维时清秋暵,老龙犹泥蟠。
·邓文原·《登五岭》诗
为厉,家家如沸。
·赵翼·《题甘雨应期图》诗
3.
热。
物者莫暵乎火。
《说文·日部》“暵”字下引《易》
人之患瘵者,寒、暑湿、燥火,一不足以侵之。若血强盛、革充盈者,冒雪、犯暴暵……何有焉?
梁启超·《新民说》第二节
4.
曝晒。
参见“暵地”。
凡下田停水……𫭪礐杀种——其春耕者,杀种尤甚,故宜五六月暵之,以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旱稻》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二字词
  • 暵赫
  • 暴暵
  • 亢暵
  • 暵旱
  • 干暵
  • 暵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