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同“”(多用于人名)。
圆顶小草屋。
指尼姑住的佛寺。
旧时用作文人的别号或书斋名。
姓。
2.
古时一种盛食物的器具。
详细释义
1.
覆盖。
,覆也。
《说文·皿部》
肭骨,用接骨草叶捣烂庵之,立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续断》
2.
遮盖或封闭有机物,使变质发酵。
,覆性也。《黄𬪍山集》有《禁民庵谷为红曲榜文》。
《正字通·皿部》
海棠花欲而盛,于冬至日早,或以庵过麻屑土壅培根下。
胡式钰《语窦》引《琐碎录》
3.
古代盛食物之器。《考古图》收有周伯盏馈盦,《宣和博古图》收有周交虬盦。
古器之名,有……,于含切,覆也,似洗而腰大,有足提攀。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十四
4.
同“”“”。圆形草屋。
既卜葬其父母西溪而墓焉,乃筑风以避寒暑。
徐珂·《清稗类钞·孝友》
5.
同“”。用盐、香料等浸渍食物以利保藏。参见“盦生”。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二字词
  • 盦酒
  • 盦生
  • 盦盖
三字词
  • 交虬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