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撩起;揭起(衣服、帐子等)。
  • 例词
    褰帘
    褰裳
    褰衣
详细释义
1.
亦作“”。套裤。
鸲鹆跦跦,公在乾侯,襦。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褰,也。
《说文·衣部》
矜寡,衣之褰襦。
·王安石·《潭州新学》诗
2.
撩起;用手提起。
冠毋免,毋袒,暑毋褰裳。
《礼记·曲礼上》
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温庭筠·《菩萨蛮》词之五
袂,玉肌斜靠雕
《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它们似乎都是褰着他们的碧绿的衣裳在涉着水似的。
洪灵菲·《在洪流中》
3.
张开;散开。
褰微罟以眺,已踉𬧀而徐
《文选·潘岳〈射雉赋〉》
鸿鸣清耳,宿褰高旻。
·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
4.
皱叠;紧缩。
徐委曲。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不下垂,亦不褰
·陈善·《扪虱新话》卷十四
5.
断绝。
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
《文选·陆机〈拟行行重行行〉》
区区之情,愒于生存,自恐难复,而先命猥加,魂褰薾。
《宋书·王微传》
6.
通“”。拔取。
乃褰草花,障蔽形盼,即成衣服。
《太平广记》卷四五一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僧晏通》
舂之,白云满家,褰其花。
·龚自珍·《反祈招》诗
7.
通“”。
愆;差错。
之不臧,褰我王度。
南朝·梁简文帝·《愍乱》诗
褰期,非失步方春。
《梁书·沈约传》
传说中树名。参见“褰樹”。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褰”字上部件相同,均为“宀”
全部
𬸣
弿
二字词
  • 褰帏
  • 褰帷
  • 褰树
  • 褰裳
  • 连褰
  • 褰褰
三字词
  • 褰鼻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