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i
常用释义
1.
新月开始发光,是农历每月初三的月相,古又作初三的代称。
2.
星、月出现或升起。
详细释义
1.
新月初现貌。
亦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
三月,惟丙午朏。
《书·召诰》
夕而成光则谓之“朏”。朏或以二日,或以三日。
《新唐书·历志三上》
星朏兮树暗,看日兮霞
南朝 梁·江淹·《爱远山》诗
月朏星欲,老啼不休。
·王士禛·《杂谣》之二
2.
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
《书·毕命》
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
《汉书·律历志下》
俗尚娱遨,二月朏出野祀,四月望日游林,七月七日祀生祖,十月望日王始出游,至岁尽止。
《新唐书·西域传上·焉耆国》
嘉定五年三月朏,越明日,朝大夫直龙图阁沈公卒。
··《朝请大夫龙图阁致仕沈公墓志铭》
朔、、朏、霸,纪于月者也。
·戴震·《迎日推策记》
3.
谓天刚发亮。参见“朏明”“朏朏”。
4.
聚积貌。参见“朏朏”。
5.
同“”。参见“朏壯”。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形近字
与“朏”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出”
全部
二字词
  • 朏朏
  • 朏魄
  • 朏朒
  • 朏晨
  • 朏然
  • 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