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
宥
常用释义
1.
动
宽恕;原谅。
例词
宽宥
原宥
例句
她以宽
宥
的态度接纳了曾经伤害过她的人。
他诚恳地请求大家原
宥
他一时的冲动。
在古代的盛大节日里,皇帝通常会
宥
免一些轻罪犯。
2.
古同“
佑
”:辅助;保护。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宽仁;宽待。
闻
在宥天下,不
闻
治天下也。
注
《庄子·在宥》
圣
人不得已而
临
天下,以
万
物
为
心,在宥
群
生。
三国·魏
·
嵇康
·
《答难养生论》
2.
宽恕;赦免。
流宥五刑。
注
《书·舜典》
二
国图
其社稷,而求
纾
其民,各
惩
其忿,以相宥也,
两释累
囚,以成其好。
注
《左传·成公三年》
刑故
无
小,宥
过无
大。
汉
·
王充
·
《论衡·答佞》
〔
钱
塘君〕然
后
回告兄曰:“向者辰
发灵
虚,已至
泾阳
,午
战于
彼,未
还于
此。中
间驰
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
冤
,而宥其失,前所
谴责
,因而
获
免。”
唐
·
李朝威
·
《柳毅传》
又立放油
纸
法,以油
纸书汉
字,散置
虏
境水草
处
,凡我叛人得此而
归
者,即宥其死,
缘
是
还
者八九。
明
·
李诩
·
《戒庵老人漫笔·曾石塘武略》
阿松曰:“此
袄
敝
旧无
温,仍
请
吾母加
体
,
儿
罪戾滋重,乞母宥之也。”
叶圣陶
·
《穷愁》
3.
宏深;深邃。
夙夜基命宥密。
注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4.
通“
祐
”。保佑。
公曰:“
国门则
塞,百姓
唤
敖,胡以
备
之?
择
天下之所宥,
择
鬼神之所
当
,
择
人之所戴,而亟付其身,此所以安之也。”
注
《管子·侈靡》
神若宥之,
传
世
无
疆。
注
《汉书·礼乐志》
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
为
足下
誉
也。宥而彰之,使夫蓄
于
心者咸得
开
其喙。
唐
·
柳宗元
·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5.
通“
侑
”。酬酢;劝食。
王大食,三宥,皆令奏
钟
鼓。
注
《周礼·春官·大司乐》
虢公、
晋
侯朝王,王
飨
醴,命之宥。
注
《左传·庄公十八年》
天山紫芝,雍梁朱草。
长
生和
气
,王以
为宝
。公尸宥食,福禄
来处
。
汉
·
焦赣
·
《易林·涣之节》
6.
通“
囿
”。局限;蔽碍。
接
万
物以别宥
为
始。
注
《庄子·天下》
邻
父有
与
人
邻
者。有枯梧
树
,其
邻
之父言梧
树
之不善也,
邻
人遽伐之。
邻
父因
请
而以
为
薪,其人不
说
,曰:“
邻
者若此其
险
也,
岂
可
为
之
邻
哉!”此有所宥也。
注
《吕氏春秋·去宥》
7.
通“
右
”。参见“
宥坐之器
”。
8.
姓。明洪武时有有日兴,上加“
宀
”,赐姓“宥”,为“宥”姓之始。见《续通志·氏族略》。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宽宥
仁宥
三宥
释宥
宥免
宥善
三字词
十世宥
四字词
宥坐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