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
  • 例词
    堠火
    堠楼
    烽堠
详细释义
1.
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萧关久,石堠亦为尘塞空兵,和戎在使臣。
·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诗
堠雪翻,河冰跃马惊风吹度堆。
·纳兰性德·《满庭芳》词
2.
古代记里程或分界的土坛。
参见“堠子”。
先是,路一里置一土堠,毁,每修之。自孝宽临州,乃勒部内,植槐代之。既免修,行旅又得庇
《北史·韦孝宽传》
堆堆路旁堠,一双复
·韩愈·《路旁堠》诗
业东郭,望城西堠。千嶂承宇,百泉霤。
·王安石·《寄察氏女子》诗之一
树云林半有,野人行李更疏。堠堠短逢官,山北山南听鹧鸪
·萨都剌·《金陵道中题沈氏壁》诗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堠”字右部件相同,均为“侯”
全部
𬭤
二字词
  • 斥堠
  • 墩堠
  • 土堠
  • 坼堠
  • 堠鼓
  • 堠火
三字词
  • 望妇堠
  • 延鹭堠